浅谈以“埃及”教学为例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地理教学教学法
论文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要环节有“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本文以“埃及”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四个环节设计和教学过程,并对该教学方法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个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收集、整理和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要环节有“创设情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等。该教学方法在语言、医学及计算机等学科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符合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下面以“湘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埃及”一课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节课教学的运用。
“埃及”一课中,共有四大知识模块,“地跨两洲”、“沙漠广布”、
“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工农业”。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四个主要环节,设计六大学习任务,组织学习小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和自己收集的材料,按照任务要求,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在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完成对“埃及”一课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
学生知道要学习埃及,已经收集了不少材料,这时再播放一段《苏伊士运河》、《埃及之谜》、《法老的故事》的视频片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埃及的探究渴望。
二、布置任务、指导完成及成果展示
任务1:角色扮演——国际仲裁
埃及到底是属于哪个洲的?是非洲还是亚洲或是别的哪个洲呢?要是你是国际仲裁,你该怎么下定论呢?请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后给出明确的结论。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整理资料、辨析、达到明确埃及的位置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不但增强了趣味性,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有的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利用挂图或画出简图来达到举证目的,言简意赅,论证有力,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
任务2:角色扮演——船长
苏伊士运河是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通道,如果你是船长,要从印度洋到大西洋,你会选择怎样的海上航线呢?如果选择通过苏伊士运河,请讲述理由。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明确苏伊士运河的位置及意义,以及在原有的世界海陆分布的知识基础上,细化并强化对亚非两洲、印度洋和大西洋两洋相对位置知识的掌握,从而建构苏伊士运河相关新的知识。
任务3:角色扮演——水利部部长
要是你是埃及水利部部长,你该怎样来评价尼罗河在埃及的作用呢?要求陈述理由。老师引导学生从埃及的位置、地形、气候类型、气温、降水、人口分布、农业发展等方面详细地挖掘尼罗河的作用。
这个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综合和分析的方法,
浅谈以“埃及”教学为例浅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