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教授写推荐信篇一:如何请教授写推荐信来的切身经历和体会,希望能对正在准备或有意向申请留学的朋友们有帮助。其中难免也有表达欠妥当之处,还请更有经验的同学指正。无论是申英国还是美澳院校,留学文书最重要的部分都包括PS(PersonalStatement)个人陈述和RL(ReferenceLetter)推荐信。PS当然是自己写,RL通常需要大学教授出具。能为自己争取一份言辞恳切、内容详实的推荐信无疑可以为自己的申请加分。我一共向这学期教我课的3位老师提出写推荐信的请求,分别是实践课StudentCampusTV,经济英语和德英翻译。最后的结果是拿到了两封,其中一封符合申请要求,也让自己满意。下面先以最终成功的来自德英翻译课老师的推荐信为例,一步步讲讲从提出请求到获得推荐信的过程;然后我也会总结一下另两次尝试不够成功的原因。Step1:提出请求我认为最好当面提出,这样可以得到老师最直接的答复。如果没有机会,发邮件也可以。后者的好处是自己可以深思熟虑,组织好语言,避免与教授面对面的紧张和尴尬;坏处是可能许久得不到回复。我的翻译课老师是个有邮件必及时回复的人,所以我用了第二种方式。邮件标题:mendationfor[YourName]会不会太直白了?不,不要不好意思在标题里“挑明”自己的目的,“开门见山”在此时其实是明智的做法。而且这一原则在正文部分要继续坚持。正文:我最初的思路是:,表示自己收获很大;;。后来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顺序。有人玩笑说,西方人读东方人的信函要从下往上读,不然完全不知所云,因为来信真正的目的往往出现在最末尾。这样说不是毫无道理。东方人重含蓄,西方人喜直接,这是东西方思维习惯上的迥异。所以尊重西方人的习惯,最终成文的顺序正好相反,。字体可用Arial,5号。这是我给老师的第一封邮件:DearDr.[Surnameorfullname],【说明来函目的】MynameisYiFanandIhavetakenpartinyourcourse“TranslationI”(GroupJ).:[留学申请入门知识]关于找推荐人写推荐信,你不得不知道的几个关键问题或者推荐人可能后期联系麻烦,想提前签好推荐信做好准备等。Warald这里列举几个注意事项,看了以后,你就明白了。这里提醒注意:近些年,随着网上申请系统的推广,推荐信基本已经度过了纸张信件(简称“纸推”)的阶段,进入了“网推”时代。什么是网推?就是你在网申系统里填好老师的电子邮件,申请系统会email一个链接给你的推荐人,让他们点击在线提交推荐信表格。1)现在推荐信主要是网上提交的。只接受纸张推荐信(简称纸推)的学校非常少,绝大部分看我博客、上一亩三分地论坛的申请人,不需要准备纸推。有些学校纸推和网推都接受,但是处理纸推的速度会大大减慢,比如OhioStateUniversity,如果你选择纸推,那可以默认为推荐信不齐全、申请因此被拒。大部分学校只接受网推,这个是趋势。少数还停留在原始纸张阶段的学校,早晚都要进化的。2)网推时代,跟老师要推荐信更难很多老掉牙的留学故事里讲了如何找老师签推荐信,有些处理技巧还看的你很赞叹,比如参加学术会议,精心准备一个问题,老师听了很满意,你小手一抖,推荐信亮出来,老师推辞不过,只好签了,你就有了所谓的“牛推”。–这种故事在现在这个年代纯属“扯淡”。就算你觉得纸推签字目前还合理,下个年度美国学校申请系统再升次级,也会把这种做法弄成“扯淡”。为什么说要推荐信更难了?首先老师如果不情愿,可以玩“消失”,就是不搭理申请系统发出的推荐信email,甚至不理睬你,事前答应、临时反悔,不要太容易~~或者跟你说:不好意思,反正死活收不到推荐信email。其次,有些老师到了申请季节,有上百封推荐信要提交,你想想这个工作量吧。所以,找推荐人、找推荐信,一定要找真心肯帮忙的人。这点对于海本尤其重要,因为老外教授们一般不喜欢提交多封推荐信,往往有规矩,比如只提供5封或者8封推荐信,多了不管。3)大陆学生的推荐信主要是自己提交的中国学生的通常做法是老师转发推荐信email给学生,学生自己提交,这个也意味着灵活度比较大。当然,这种推荐信的分量,美国教授也都明白。国内只有少数老师自己提交推荐信,不假手学生。不得不说,在这点上,清华的老师就是严格,根据Warald和清华学生合作留学申请的经验来看,清华老师们往往亲手提交推荐信而不是扔给学生来处理。如何处理推荐信也得看老师的态度。Warald在UCLA的申请系统里看到过某个清华的副教授,名字下面至少有五六个不同的个人电子邮件,很明显,这些电子邮件都是过去
找不到教授写推荐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