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3例骶尾部藏毛窦外科治疗体会.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3例骶尾部藏毛窦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陈叶红费凤珍林才照
【关键词】骶尾部藏毛窦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 sinus)系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窦道性炎症。国人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及复发率高是其特征[1]。本次研究对1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1997年至2006年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19~32岁,平均(±)岁。病程4个月~3年,1年者3例,1~2年8例,2年2例;首诊8例,复发5例,其中4例为外院手术,1例于我院手术。3例被误诊为肛瘘,1例误诊为皮脂腺囊肿,2例为藏毛窦手术术。4例行一次手术,1例行二次手术,均于术后短期复发。
术前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骶尾部反复发作伴溢液的窦道;②体格检查:窦外口少者2个,多者6个,其中5例窦口可见毛发;肛检均未及内口及窦道,6例患者挤压见窦口脓液溢出;③影像学资料:13例行B超检查,8例行CT检查均提示骶尾部软组织块影或脓腔改变。4例B超提示为藏毛窦。5例行盆腔MRI检查,4例提示为骶尾部藏毛窦。13例骨盆平片检查未见骶骨异常改变。6例术前泛影葡胺造影见明显窦道走向,3例有多个分支,与直肠未见相通,与骶尾骨亦无关系。
治疗 6例患者术前合并炎症先行抗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俯卧位,纵向梭形切口。完整切除包括窦口、窦道壁在内的全部炎症增生组织,直至骶尾筋膜。窦道复杂者予术中注入美蓝明确窦道走向、深浅、范围,5例窦道复杂者采用Karydakis切口[2,8],行扩大切除,作偏心性椭圆形切口,并游离双侧皮瓣,碘伏彻底冲洗后,13例均行一期切除缝合,创面行负压引流,直至无渗液后拔除。其中2例臀间裂及皮肤张力过大者行“Z”形皮瓣成形术。术后均予以抗生素治疗,嘱提早下床活动。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均提示:符合藏毛窦改变,其中5例见窦道内毛发。
2 结果
13例行一期切除并缝合术者中,12例一期愈合,1例术后2周仍见创口溢液经检查明确窦道存在考虑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窦道,开放伤口待其自行愈合。术后病理报告皆符合藏毛窦。住院时间10~38d,平均(±)d。术后随访6个月~ 4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本病发病机理复杂,外胚叶内陷学说认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窦道是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形成的皮肤包涵物。但目前为人们所接受的观点为后天获得性疾病,依据为本病在青春期、臀部多毛、肥胖男性多见。发病率约为26/10万[2]。Karydakis[2]总结提出病因三要素理论:皮肤损伤、松动的毛发及内吸力。
骶尾部藏毛窦起病缓慢,隐匿。在我国发病率低,较为罕见,误诊率高,复发率亦高(尤其在复发性或多次手术的患者中),诊断有一定难度。最主要诊断标志是骶尾部急慢性脓肿或存在反复溢出分泌物的窦道,有时伴周围皮肤不相连的毛发从窦口长出。本病在未发生感染前仅可摸及尾部皮肤增厚或硬结,或出现骶尾部反复发作的小脓肿,往往误诊为疖肿,皮脂腺囊肿。如出现骶尾部脓肿或窦道,则易与骶前畸胎瘤或骶前囊肿等相混淆,但最易误诊为肛瘘。

13例骶尾部藏毛窦外科治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