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一、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二、《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著作之首,具有“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特点。《诗经》分《风》、《雅》、《颂》三类,这些诗歌主要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有一小部分是由先世流传下来,又经后世补记或编定的,但这些诗歌的雏形产生的年代则远在西周建国之前。《风》诗与《颂》诗、《雅》诗有所不同,它数量多,来源广,产生于十五“国”,涵盖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域;它的作者包括了当时社会所有的阶级与阶层,而又以劳动人民为主体,深刻地反映了春秋中叶以前的社会生活。三、先秦历史散文春秋笔法:是指春秋的行文风格,即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鲜明的的思想倾向性。后人称微言大义,一字见义,一字褒贬或春秋笔法。四、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的文学特色。1)《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2)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2、《庄子》的文学特色1)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3) 细腻逼真的描写。4)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五、《楚辞》《楚辞》是继《诗经》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具有浓厚的浪漫气息,其文体特点为: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两汉文学一、历史散文1、《史记》《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开创了我文学。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为那些被污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战斗热情。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家学习的典范,而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2、《汉书》班固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编年体史书,二、汉赋四大家分别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有“赋圣”之称,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三、汉代乐府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4、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文学1、建安风骨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导者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他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2、曹植有“建安之杰”之称,被谢灵运誉为“才高八斗”,代表作有《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辞赋:《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二、正始文学1、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阮籍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三、西晋文学1、陆机有“太康之英”之称。2、左思散文:《三都赋》造成了洛阳纸贵的局面。《咏史》八首揭露了门阀制度的腐朽四、东晋文学陶渊明是江西出现的第一个大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歌的流派。其诗歌的艺术特征是:1、平淡自然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2、语言质朴,明白易懂,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3、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五、南朝文学1、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山鼻祖代表作:《登池上楼》2、鲍照,又称鲍参军擅长乐府诗,开创了边塞诗的题材3、江淹,晚年才思减退,人称“江郎才尽”。代表作有《别赋》、《恨赋》4、谢朓擅长山水诗,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六、北朝文学北朝三书
极简中国古代文学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