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腮腺深叶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侵入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诊断率及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9例分别采用口内进路,颌后颌下进路,颌下进路及口内口外联合进路手术。结果:39例手术全部成功。结论:不同的手术进路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腮腺深叶肿瘤;咽旁间隙;诊断;手术进路
腮腺为锥体形,其内侧面构成咽旁间隙的外侧面,发生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常因相当大的体积,甚至发生功能障碍后才被发现[1],往往向阻力小的内侧突入咽旁间隙。该部位置结构复杂,手术视野显露困难,易发生意外。因此,术前应对肿瘤的来源、范围、性质作尽可能完善的评估,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及确定切除范围。本文收集1996年以来我院收治的腮腺深叶肿瘤39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23-71岁,平均41岁;肿瘤种类,多形性腺瘤36例,恶性混合瘤2例,腺样囊性癌1例;临床表现:无痛性咽侧、软腭膨隆14例,无痛性颌后颌下膨隆25例;合并症状:语音改变、打鼾、耳鸣、吞咽异物感等;辅助检查:CT检查39例,MRI检查2例。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3例恶性肿瘤术后加放疗。肿瘤种类与手术进路见表1。
表1 肿瘤种类与手术进路(略)
2 结果
39例随访1-5年。良性肿瘤无1例复发;2例恶性混合瘤中1例术后18个月颈淋巴结转移,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未见复发,另1例术后3年肺、脑转移死亡;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14个月局部复发行2次手术,术后1年肺部转移死亡。
3 讨论
术前要明确诊断咽旁间隙肿瘤有隐蔽性生长的特点,各种肿瘤手术进路不一。腮腺深叶肿瘤,特别是咽侧膨隆和软腭膨隆的咽侧肿块型,主要应与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及脉管肿瘤鉴别[2]。
手术进路咽旁间隙内有颈内动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并以解剖复杂的颅底组成间隙顶部,手术易损伤邻近正常的重要组织。(1)口内进路:腭部纵切口,切开粘膜、解剖咽旁间隙、分离肿瘤将其摘除。适用于瘤体较小且主要突向咽侧、软腭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或仅有粘膜粘连者。手术简便,缺点是术野暴露不良,肿瘤将血管向内推移,出血往往难以控制。本组仅2例采用口内进路。与粘膜有部分粘连,肿瘤体积较大,呈分叶状突向各肌间隙内,活动度差。在翼下颌韧带内侧作
“
39例腮腺深叶肿瘤临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