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腹腔镜
近十余年来腹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外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于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美观等优点,迅速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此项手术已成为外科微创手术的金标准[1]。我院2005年开展此技术以来,共实施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2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36~78岁。按照疾病类型分为症状性胆囊结石16例,无症状性胆囊结石13例,胆囊息肉17例,胆囊炎4例,胆囊腺肌症2例。全部病例均需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胆囊疾病。
转归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主要是由于麻醉反应和胃内容物残留而发生呕吐,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自行清除。
2 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患者,查阅病历及化验结果,了解病情,尤其是肝功、乙肝两对半、甲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抗体检查是否正常。术前肺孔处用75%酒精棉球处理,避免感染。
心理护理患者最担心的是腹腔镜手术是否成功,担心失败再中转开腹,护士应恰如其分地介绍有关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步骤以取得患者合作。另外以同室术后病友为例,介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优点,以解除其顾虑,使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
3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返室手术完毕患者离开手术台,搬运患者时,注意平衡安全,防止各种引流管、插管牵拉后脱出和套管针脱出引起肿胀,送至麻醉复苏室。连接好气管插管、呼吸机、监护仪,清醒后送至病室,按要求使尿管、腹腔
引流管、氧气管处在功能状态,检查臀部皮肤有无术中电极灼伤,做好交接班。
引流管护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常用的引流管有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应保持其通畅,并进行双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和堵塞,并按时更换引流袋,倾倒引流液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饮食与活动腹腔镜手术对胃肠道干扰较小,术后第1天即可进半流食。如术前患者体质较好,一般全麻清醒后即可床上坐起,12h后可下床活动。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预防出血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出血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及全身变化;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如出血量大于50ml/h,应警惕大出血的发生。观察腹部穿刺口有无渗血、渗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护士应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胆管损伤
术后密切观察引流管内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有无胆汁流出和黄疸、腹膜炎体征,一旦发现及时报告,积极采取补液、抗感染等治疗,防止引起休克(如需再次手术,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并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及护理)。
预防电极板对皮肤灼伤将电极板放于臀部,电凝强度维持在6,不宜过大,电缆接头牢靠,电凝时间不要太长或短暂多次电凝,患者返室后,护士要检查臀部皮肤有无灼伤,做好交接班。52例手术患者均未发生电极板灼伤皮肤。
预防下肢静脉炎术中补液从上肢输入,
52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