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除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外,49例(占81%)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叩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它能够帮助患者减轻或解除急性呼吸道阻塞,维持呼吸,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2008年9月-2010年9月,我们对收治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7-70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47例,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35例,脑挫裂伤11例,颅内血肿10例,原发性脑于损伤4例;开颅手术43例;入院即刻至3d内行气管切开。
2结果
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外,49例(占81%)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
3护理
:气管切开后,由于患者气管失去湿化功能,气管和肺的水分容易蒸发,致使气管黏膜干燥,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气道长期开放又易造成感染,因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温度21~22℃,湿度50%~60%,套管上面覆盖1层蒸馏水纱布,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道湿润,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内,谢绝探视,避免人群流动所造成的交叉感染。
:观察有无套管脱出、术后出血、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支气管肺炎、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做出处理。
:气管切开术后24-48h取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一般患者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改善通气,增加组织供氧。每2-3小时翻身、叩背1次,平卧与侧卧交替变换。给患者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影响通气而窒息。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内套管采用煮沸消毒或2%碘伏浸泡消毒,每6-8小时一次。
选择粗细适宜的气管套管,气管套管要固定牢固,固定套管的系带要打死结,一般的固定带和皮肤之间以恰能伸进一指为宜,根据患颈部肿胀及消退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避免过松或过紧,系带经常更换,发现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气管切开患者搬动时,动作要轻柔。防止脱管而发生呼吸困难。对于烦躁者,为防止自行拔管,应当约束上肢,加强看护。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主要方法有:①套管外口采用湿纱布敷盖。可以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均匀地洒在覆盖于气管套管口的无菌干纱布上,随干随洒。②气管内滴药。湿化液常用生理盐水30ml+地塞米松5mg+a-糜蛋白酶4000U,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