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资料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司法鉴定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与精神疾病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8年271例鉴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鉴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年龄多为青壮年,%、%。结论在刑事案件鉴定中应细致分析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与精神障碍间的关系,为司法公正提供可靠可信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疾病;司法精神病鉴定
1 对象和方法
对象我所2005—2008年间所作司法精神病鉴定1123例,其中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71例(%);门诊鉴定265例,住院鉴定4例;男216例(%),女55例(%)。
方法对评定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27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送鉴单位:公安机关252例,检察机关10例,法院9例;案由:盗窃抢劫67例(
2%),杀人57例(%),强奸39例(%),伤害38例(%),寻衅滋事35例(%),纵火8例(%),其他27例。鉴定结论:无精神病141例(%),轻度精神发育迟滞34例(%),精神分裂症15例(%),普通醉酒10例(%),抑郁发作9例(%),癫9例(%),轻躁狂8例(%),人格障碍6例(%),神经症2例(%),其他37例。文化程度:文盲+小学139例(%),初中99例(%),高中26例(%),大学7例(%)。职业:农民151例(%),工人27例(%),干部4例(%),其他89例。年龄:≤25岁 73例(%),25~45岁125例(%),45~60岁55例(%),≥60岁8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作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属会对此做出错误的理解,精神病无客观指征或亲属中有精神病病史,“也许”能通过司法精神病鉴定逃脱法律的惩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对无精神病的诊断有明确规定,主要应用于司法精神病鉴定中[1]。因此,对不符合精神疾病临床特点的“精神异常”证明材料应引起鉴定医师的高度重视,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被鉴定人的资料的基础上,必要时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其次在进行精神检查时要注意技巧,着重对其语言内容与情感反应结合案前精神状况与社会功能进行分析,确定所谓的
“精神症状”是否符合精神病临床特点;再次,对检查不合作、诊断有疑义的应向办案单位说明,重新收集资料或要求住院鉴定,本文即有4例经住院观察结论为无精神病。
MD-3精神疾病诊断标
271例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司法精神病鉴定案例资料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