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族地区社区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校内、校外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发挥着各自的功能。我们在强调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同时,社区教育在普及文化、整合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活动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社区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使民族文化以一种“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论文关键词:社区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活”的方式、途径
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它的目标是提高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社区和谐发展。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多样性,文化形态的多元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实用价值必须受到关注。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模式包括民族城镇中的以区(县)或街道(乡镇)为主体的地域体制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以社会为主体的社区学校(院)实体型体制模式[1]以及民族农村地区的村寨社区教育中的图书室、文化站、文化中心等。社区教育是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它存在于民族体内,是贴合民族生产、生活活动的教育。
一、社区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一)民族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的不足
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发挥着不可漠视的作用,校内教育一是能培养与现代社会同步的人,二是能够改造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但它仍有不足的地方:
我们在民族地区乡村小学调查时老师们反映到:目前他们的主要的困难就是地方行课的内容跟主流文化地区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且每年都要参与统考,任务很重。课余时间都用于辅导学生学习,没有多余时间去顾及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其次,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题去传承和传授本民族的文化。另外,对于民族文化传承,老师也不是样样精通,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也没有精力到民间去找一些真正懂民族文化的人来教授知识。学校也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因此,不难发现目前民族地区学校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仍面临着以下三方面的困难:
首先,民族地区学校的老师虽有文化传承的意识,但迫于现实状况都只能采取蜻蜓点水的形式,课堂中遇到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就粗略讲解几句,学校并没有专门开设与文化传承相关的课程。老师们都是在外地接受教育(学习的内容与当地文化背景差距很大)再回当地教学,因此并没有接受过关于如何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的专门教育。
其次,学校管理者和老师的教学是以学生成绩为主,实施的课程也是国家统一课程,这样传承的也就是主流文化。教师考评是以学生成绩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标准,评价体系是将及格率、优生率和学生人数挂钩计算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绩效并没有考虑地区差异。所以学校和老师认为教学时间紧张,而无暇将文化传承专门列入教学和校园文化中。
总之,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主流文化,教学语言都是采用普通话,因此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中断”造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然而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而组织的社区教育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二)社区教育能够补充文化传承中学校教育的不足
张诗亚说过:“人类的活动充满了活的教育,研究它不是从我们现在的书本、学科规范出发,而是该实实在在的走进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去得到的东西才是这样。”民族文化传承也同样需要走进生产和生活。民族传统文化植根与社会生活之中,社会既是民族传统文化之源,也是传承之基。
如果我们只是在学校课堂上进行民族文化传承
试析民族地区社区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