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做手工》口语交际教学设计陈韬娟【设计理念】本节口语交际课以“我爱做手工”为话题,引导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小制作,能认真听同学的介绍,记住主要信息,并对同学的介绍进行适当地点评。教学中,主要通过“谜语导入,展示作品”;“示范指导,按顺序说”;“小组交流,学当‘老师’”;和“全班交流,兴趣延伸”四个相互关联的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教学目标】1、展示自己的手工小制作,能按照顺序将制作过程说给同学们听。2、欣赏别人的手工作品,注意倾听别人的介绍,记住主要信息。【教学重难点】按照顺序说,可以用上“先……再……然后……”。【课前准备】1、学生:动手制作一件手工作品。2、老师: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3、设立六人小组、小组长,每组发一张“笑脸”贴(或“红星”贴)。【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展示作品。1、谜语导入:(课件展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生活中,人们常用“心灵手巧”来称赞一个人心思灵敏,手艺巧妙。课前,老师让大家都制作了手工作品,快快拿出你得意的手工作品来吧!我们评一评哪些同学能当得“心灵手巧”的称赞!3、学生展示手工作品:谁来告诉大家你做的是什么?我做的是(),它是用()、()、(),还有()做成的。(出示课件)哇,大家的作品真有意思!有(),有(),有()……从你们的脸上,老师看到了制作手工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你们爱做手工吗?(教师板书课题:我爱做手工)二、示范指导,按顺序说。1、老师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看!这是什么?猜猜是谁做的?2、老师示范讲解制作方法。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制作不倒翁的呀?老师示范介绍制作的过程。我做的是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它是用鸡蛋、胶水、白纸、水彩笔和蜡烛做成的。先拿一个鸡蛋,用钉子在鸡蛋两头分别扎一个孔,要把鸡蛋相对比较尖的一端的孔扎大些,嘴巴对着小孔吹气,蛋清和蛋白就从大孔流出来了。再点燃蜡烛,把融化的蜡烛液从大孔滴入鸡蛋内,大概要小半截蜡烛烧完,鸡蛋就会立在桌子上不倒了。然后,用白纸做成帽子,画上花纹,再用胶水把帽子粘在鸡蛋的小头上。用水彩笔在鸡蛋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和衣服。这样,一个不倒翁就做好了。大家觉得老师做的不倒翁怎么样?你能夸夸老师吗?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课件展示)老师是怎样制作不倒翁的?老师在介绍不倒翁的制作过程中,用上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老师为什么要用上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呢?(可以使说话有条理,能把话说明白)4、教师小结,板书要点。老师把制作不倒翁的过程,按照“先……再……然后……”的先后顺序为大家介绍了一遍,大家听明白了吗?有兴趣的可以回家试着做一做。(板书:先……再……然后……)指名练说:生展示作品,老师随机指导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老师发现大家的手工作品都很有意思,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告诉大家:你做的是什么?再学着老师的样子为大家介绍一下制作过程?6、评价。小组交流,学当“老师”。大家的手工作品做得都不错,看来大家都是“心灵手巧”的聪明孩子。接下来,我们要增加点儿难度了。这么好的作品,其他同学肯定也想学着做一做?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小组内轮流当当小老师,教大家做手工好吗?谁的小老师当的好,我们就在他的手背上贴个笑脸,谁得到的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小制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