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摘要:《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人要有根基,而最好的根基莫过于圣贤的智慧经验,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就是扎根,在扎幸福人生之根,《弟子规》可以让人们不再过“忙(心亡)、盲(目亡)、茫(迷茫)”的人生,可以觉“悟(心*吾)”到人的本心(爱心)——所以《弟子规》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也是一切快乐幸福的根基。关键词:《弟子规》;中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修养《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教书先生李毓秀。其内容主要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弟子规》是由一名教师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编写的,是一本关于做人的规矩及学习方法的书。它共有八大部分,一千多字,形式上主要是三字一句,易学易记。1.《弟子规》是智慧的源泉,也是快乐幸福的根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007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了“把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向全社会发出倡议,通过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创新、发展中华文化。“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身感责任重大。人生一世最难得的是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正确的行动方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前途。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神有无穷宝藏。《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人要有根基,而最好的根基莫过于圣贤的智慧经验,学习和践行《弟子规》就是扎根,在扎幸福人生之根,《弟子规》可以让人们不再过“忙(心亡)、盲(目亡)、茫(迷茫)”的人生,可以觉“悟(心*吾)”到人的本心(爱心)——所以《弟子规》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也是一切快乐幸福的根基。2.《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教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可以说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一个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开展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转变了,而幸福就会随之而来。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我们慧命。而现在的孩子又有多少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又有多少孩子认识到知识和智慧的重要?又有多少能自觉、主动、快乐的学习?又有多少知道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一个人从小就要懂得孝敬父母长辈,友爱弟兄姊妹他人,要学会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从小要懂得与仁爱之人打交道,并以之为榜样,然后还要重视身体力行的传统美德,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古代是这样,今天更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今天的孩子特别需要加强对孝、悌、谨、信、亲仁这些美德的学习,独生子女时代,人们更多时候是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升学知识、就业知识的学习,却降低甚至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要求,致使很多孩子什么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说话做事从不考虑父母、教师及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倾听父母的心声,有人这样心痛地说:现在有些孩子是“四无”孩子,一无眼睛,不知道察言观色,就是走进他人家中,他都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6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