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黄如雷,梁明,黄裕彬,黄进放
【关键词】氨溴索;腹部手术;肺部并发症
手术后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lications,PPC),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造成死亡。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临床医师考虑的问题。我们采用氨溴索进行预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7例,其中男35例,女64例,年龄19~71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手术前1天开始给予氨溴索15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至停止静脉输液;对照组只作常规处理。两组手术时均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观察两组手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情况。
3
.肺部并发症的判定标准
参考有关文献[1]:①发热(体温≥38℃持续超过24 h)或血WBC≥11×109/L;②有下列症状之一: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5次/min,持续超过24 h),咳嗽伴痰量增多,颜色改变,排除心源性因素;③有肺部特异性指标之一:新出现的肺部体征(罗音、呼吸音减弱或管样呼吸音),低氧血症(血氧饱和度≤92%,持续超过24 h),排除心源性因素;④有实验室或X线证据之一:胸片新出现的浸润、实变、不张影像或痰培养发现致病菌。当①、②、③同时出现,或①、②、③至少有一个出现合并④时即诊断为术后肺部并发症。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果
观察组发生3例,%,对照组发生11例,%,两组比较,χ2=,P<,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经后续积极对症治疗后PPC均痊愈。
讨论
术后PPC是最常见的,也是外科病人术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大手术后由于疼痛、麻醉及止痛药的影响,病人的呼吸类型必然从间有自发性深呼吸变为持续表浅呼吸,其结果为肺泡膨胀不全及呼吸功能减低。无通气的肺泡存在分流效应,因而出现低氧血症。胸部和上腹部手术对肺功能影响最大,离胸腹越远,影响越小。术后这一特殊通气方式是由于手术刺激内脏器官、导致膈肌反射性抑制引起的。若不予重视,术后2~4 d便可能因同时有其它诱因而演变为肺部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肺栓塞,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抗炎药物应用于手术期间肺功能的保护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常用的药物有盐酸氨溴索等[3
]。氨溴索主要作用是恢复气道黏膜的正常分泌,改变分泌物的浆液/黏液比值,从而改变痰液的流变学,降低黏痰对气道壁的黏附,且能够裂解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多糖纤维,抑制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合成,降低痰的黏稠度使痰液变得稀薄,易于排出。同时该药也可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黏膜纤毛的
氨溴索预防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