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路基、路面的基本概念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由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2)路基路面应具有的基本性能::(寿命)(舒适性、表面特性)(安全性、表面特性)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影响路基))路基土的分类:划分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5)特殊土分为黄土、膨胀土、红粘土、盐渍土和冻土黄土属于低液限黏土(CLY)WL<40%膨胀土属于高液限黏土(CHE)WL>50%红黏土属于高液限粉土(MHR)WL>55%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隔年冻土和季节冻土三类6)不同路基土的公路工程性质巨粒土:强度和稳定性好,良好;也可用于砌筑边坡。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良好;还可用于中级路面和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砂土:无塑性,强度和水稳性好,但易松散,压实困难。砂性土:含有粗颗粒和细颗粒,级配适宜,良好。粉性土:干时易结块,湿时易流动;毛细作用强烈,容易造成冻胀、翻浆等病害,须经处理(隔离水)才可使用。粘性土:透水性小、吸水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持水能力强,承载力小;需压实和排水使用。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大,塑性大,干燥坚硬,难以施工。7:)路基土的优劣排序: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于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重粘土,是不良的路基土特殊土,用以填筑路基时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1)自然区划的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同一自然条件下筑路相似)地表气候区域差异性的原则(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的综合结果)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道路冻害为例:水和热综合)2)7个一级自然区划划分:Ⅰ区—北部多年冻土区;Ⅱ区—东部温润季冻区;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区—东南湿热区;Ⅴ区—西南潮暖区;Ⅵ区—西北干旱区;Ⅶ区—青藏高寒区吧【要求掌握基本气候特征】第六节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1)路基湿度的来源: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水蒸气凝结;水薄膜移动水。2)冻胀: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面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的现象翻浆:在交通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三、路基干湿类型1)路基按其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2)稠度ωc:为土的含水量ω与土的液限ωL之差与土的塑限ωp与液限ωL之差的比值。即ωc=(ω-ωL)/(ωp-ωL)ωc——土的稠度;ωL——土的液限ω——土的含水率ωp——土的塑限3)平均稠度确定:4)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第七节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1)路面横断面:路面横断面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组成。随道路等级不同而不同。通常分为:槽式横断面形成方式:开挖,培槽全铺式横断面排水需要考虑远期路面的改扩建中、低级路面2:)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通常按照位层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面层,基层和垫层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他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3:垫层:垫层介于土基与基层之间,他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功能: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事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形象基层结构的性能第八节路面的等级与分类1)路面等级划分:根据面层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以及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分为四个等级。路面等级面层类型所适用的公路等级高级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厂拌沥青碎石、整齐石块或条石高速、一级、二级次高级沥青贯入式、路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半整齐石块二级、三级中级泥结或级配碎砾石、水结碎石、不整齐石块、其它粒料三级、四级低级各种粒料或当地材料改善土,如炉渣土、砾石土和砂砾土等四级2)路面分类【按照力学特性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特性1)车辆的种类:道路上通行的车辆主要分为客车与货车两大类。客车:小客车、中客车、大客车;货车:整车、牵引式挂车、牵引式半挂车。按载重量可以分为: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2)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均以100kN作为设计标准轴重。3)汽车对道路的静态压力当量圆半径δ可以按下式确定。式中
路基路面工程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