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11资源1
概论
: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的具体规划。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根据不同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规定各类用地适建情况,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规划设计与开发衔接,将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要求转化为微观控制的转折性规划编制层次。
:地块划分、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范围、土地使用强度、道路及其设施、城市环境景观
。它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即将建设的各类设施作出具体安排,对建筑空间和艺术处理加以明确,并核算技术经济指标,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二)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三)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四)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五)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六)竖向规划设计;
(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绿地率。
一、规划说明书
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图纸
规划地段位置图
规划地段现状图
规划总平面图
4、道路交通规划图
竖向规划图
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
: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用地的总称
: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的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主要内容:
(1) 选择和确定居住区位置、用地范围;
(2) 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
(3) 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室比及长度;
(4) 确定公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
(5) 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
(6) 对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
(7) 拟定各项经济指标;
(8) 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成果
1、分析图
2、规划设计方案图
3、工程规划设计图
4、规划设计意向图或模型
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
(1)方便—人的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水平及质量
(2)舒适—健康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3)卫生—在居住区内有完善的给水、雨水与污水排水、煤气与集中供暖系统。
(4)安全—居住社会环境与居民社会生活的协调与安定,以及居住区各功能系统正常运转的保障
(5)优美—人与视觉环境的情境沟通与交融
(1)政策法规性资料项目
(2)自然及人文地理资料项目
(3)现状及地形分析
:1、城市规模 2、居住人口规模; 3、住宅层数
第一章居住区的意义与组成
。住宅区有以下层次: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等。
:指一定地域内,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主体形成的具有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制度与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以及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 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邻里关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邻里间知姓名和家庭概况,每天碰面接触的自觉帮助型;第二层次:邻里间见面打招呼,但不一定知其姓名和愿意帮助型;第三层次:住户彼此偶尔见面但认为他或他们是属于自己社区一部分的应该帮助型。
: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全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