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也是护士评估患者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中心体温在37度。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由于手术中病人内脏或肢体大面积、长时间的暴露,大量补液及麻醉药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因素很容易造成病人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手术期体温低于36℃称为体温过低。在外科手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如果病人中心体温降低1℃,就会出现寒战,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而且低体温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血液回流缓慢,凝血机制紊乱。为了避免手术中多种因素所致低体温的发生,我们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低体温的影响因素低温环境大量输液输血体表散热、大量的冲洗麻醉因素自身因素低温环境环境温度较高,体温略高。反之则体温略低。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时,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湿度为40%~60%。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的对流这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大量输液输血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需要通过静脉通道输入大量的库存血和液体。每输入4个单位的库存血或4L低温环境下的液体,中心温度可下降1℃。可见在手术中输入的环境温度下的液体越多,体温下降的也越快。大量的、快速的冷液体进入病人体内,更导致了低体温的加重。大量的冲洗手术中体表散热主要与以下3方面有关。首先,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其次,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再者,术中用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麻醉因素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麻醉药可抑制血管收缩,使热量丧失;还可阻滞运动神经减少肌肉运动和张力,使寒战产热减少。同时,温度感觉传入阻滞使中枢体温调节受到抑制。全麻药不但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而且还干扰机体随环境变化的体液转移反应,肌松药使骨骼肌麻醉,丧失增加肌张力的产热反应。自身因素强烈的情绪反应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体温发生变化。病人因精神因素、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通常情况下,病人术前需禁食12h左右,如果自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低体温的危害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对凝血机制的影响对心血管的影响代谢紊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