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潘家园.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潘家园,原名潘家窑。早年这里烧过琉璃,土质太松,烧不出好品相,后来改烧砖。当年护城河东到处都是砖窑,直到一个姓潘的山东人,把这个野村烧出了名。最多的时候,潘家窑雇着200-300名工人,把周围的砖窑全踩到了脚底下。
    25年前,李辉骑着自行车经过这里时,这里是一块废弃的菜地,25年后,李辉因质疑文怀沙的国学大师资格,家喻户晓。
    “那时,我和李辉一样,也骑着自行车来这儿的。”在贾俊学的记忆中,潘家园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土堆,把自己的自行车一支,利用它的后车架,贾俊学成了潘家园最早的100户游商之一。
    从那时起,潘家园前后掀起了三次财富**,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有马未都、阎会增、谢旗璋、谢永、臧伟强……如今,出入潘家园的,五分之一是“老外”,墙围上了,商户也变成了4000多家,作为全国最大的古玩市场,一块嘎巴地儿也能堂堂正正月租个几万块。想当年潘家园的摊儿,只是塑料布往地上一铺,范曾的一幅画才卖100元,“那时坚持下来的人,能不发吗?”贾俊学见过太多一夜暴富的人,当然,更多的是商海沉浮的芸芸众生。不要说最初的100家了,1992年潘家园正式撂地儿的500家,如今还活着的,也不到50家了。
    在潘家园熙熙攘攘的园外,2000年开始,古玩城开始扎堆,人们可以一边吃冷饮,一边看古玩了,可这么多年,“哪家古玩城也没弄个马未都出来”。
    贾俊学叹口气,其中意思很分明:古玩城开得再好,是生意,只有潘家园,才是奇迹。
    在第一次财富**时来淘宝的,一个是买旧家具的赚了钱,其中就有马未都,还有就是收旧邮票的,当时谁也不知道,北京的邮市就要开了,这些花纸一转手就是几十倍。
    潘家园是鬼市,在清末民初即如此。
    鬼市又叫夜市、晓市。这种市场都是三更半夜开市,天亮收摊,北京过去有好几处著名的鬼市,比如崇文门外“东晓市”、宣武门外“夜市”和德胜门外的“晓市”等。当时照明条件有限,买卖双方谁也看不清谁,此外不吆喝,不亮字号,天明就散,行为近似于鬼,故称鬼市。
    早年间破落的大户子弟出卖祖传字画珍宝之类,要顾及面子,不能公开销售,所以就选择鬼市,以后小偷也常到鬼市销赃,还有一些来路不正的东西,出现在鬼市上。这样,鬼市成了人们撞大运的所在,说不准能花很少的钱,买到很贵重的东西。
    当时潘家园地处城外,鬼市操作尤为大胆一些。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鬼市完全被取缔。
    当年的潘家园,是一个乱岗子,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迁入,潘家园开始起了大楼。1985年,这里的鬼市逐步恢复。
    那时中国城市改革的起步阶段,北京城的自由市场基本处于半地下阶段。沙滩、广渠门、荷花市场、潘家园都出现了群众自发形成的野市儿,没人知道这种野市儿归谁管。在贾俊学的记忆中,“那时连城管都没有,叫联防队员,就是街道的戴个红箍,一个警察带10个,稍微维持一下秩序。”
贾俊学是最早来潘家园的一批人,那时他高中毕业几年,找不到工作,像很多同学那样,成了“待业青年”,他就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潘家园,那时只有100个摊位,其中北京人不过20来人,其余的人都来自天津、唐山、石家庄。
    初期的100个摊围绕着潘家园大土堆摆摊,那时多是卖自行车座、自行车车把、自行车加速轴、缝纫机头、旧家具等,也有少量的古书古字画。贾俊学卖的

潘家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