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发展
院系班级: 生物工程学院1103班
姓名: 曹鹏
学号: 201112910311
辅导老师: 王立璋
完成日期: 2012/5/19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发展
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代课题。“和谐”一词由“和”和“谐”两个字组成,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 “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和谐”,属于美学和哲学的概念,一般意义的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创建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同时,大学生因其年轻,阅历浅、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固定,对客观世界缺乏全面深刻地认识、了解和掌握,少数人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给社会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危及社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正确引导到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对于创建和谐社会、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顺利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当代大学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社
会主义主人翁精神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并为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反之,如果让少数大学生的错误思想蔓延、任其发展,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破坏这种和谐。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和重要性,认真努力地探索、研究、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精英教育过度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引发了一些现象与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吻合。
二、大学生中不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象
(1)政治思想观念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可有可无,唯有金钱是真的”,在他们的思想上认为“谁富谁光荣,谁穷谁狗熊”,“谁赚大钱,谁发大财谁就是英雄好汉”等等,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没有动力;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志向。“7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或为“家长争面子”
(2)人际关系不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发展。因此,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社会人之间都应建立一个健康向上、互帮互爱,彼此尊重的和谐氛围。这对于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不是这样。同学之间因一些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没有涵养;相互之间不是以尊敬的方式对待而是以鄙视的方式、仇视的方式对待。
(3)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其他几个概念则是中性词。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比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节;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略
(1)坚持正面引导,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辨证统一观告诫人们: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曹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