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蒋琬
万绿层层一点红。
从盘古开天地到三国,湖南名见经传的人物只有三人,一是耒阳蔡伦,一是衡阳刘巴,一是湘乡蒋琬,这说明上古时期湖南人才少得可怜,这三人为咱们湖南争回了不少面子。
一,非百里之才
蒋琬,字公琰,据《》记载;他少年聪颖,弱冠因才而名,由于运气不好,一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仅在荆州当了个小吏,以书佐身份随刘备入川,初任益州[成都]书佐,按今天的话说只能算个小秘书,后来混到了广都县知县[今四川省双流县]。
知县,古时称“百里侯”,是个只管百里的小官。他在任上曾发生过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差点掉了脑袋,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因为蒋琬生性嗜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时还耽误工作。正巧,有次刘备与诸葛亮来广都视察,见蒋琬醉得不成样子,先主大怒!欲加罪戮!
罪戮是啥意思,直白地说就是杀头!这下把诸葛亮吓坏了,连忙劝主公息怒,然后对刘备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其为政以安民为主,以不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如果将这些话译成现代语,它的意思是:蒋琬是个治理国家的人才,不是一个当县长,只治百里的小人物。他的从政方略是以安民为本,不是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的人,希望主公明察,放他一马。
由于刘备向来尊重诸葛亮,于是没杀他,仅免其职。[1]
据说蒋琬被免职那天当晚做了个梦,梦见门前挂了个鲜血淋漓的牛头,他不知其解,于是讨教占梦的朋友赵直,赵听完陈述,忙说恭喜仁兄!贺喜仁兄!
琬问:喜从何来?
赵不慌不忙地解释:
“牛头之角像个八字,牛鼻子像个厶字[音私],合起来不是一公字么?,今后您可做到公卿之位,这是吉兆,应该可喜可贺”![2]
也许这纯属巧合,果然十年之后,他接任丞相,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不久,蒋琬升任什邡县县令,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任丞相,把蒋琬调到身边担任东曹掾,这个官名一般人感到陌生,职位不高,相当于今天国务院的司级秘书。可是这个官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据《魏书》记载,担任此职者的基本条件要识九千个字,按今天的话说,算得上汉语专家了。
可是蒋琬辞官不受,他说:“论才学,刘邕、阴化、庞延、廖淳比我强,让他们上吧”!诸葛亮开导他:
“思唯背亲舍德,
以珍百姓,
众人即不隐于心,
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
是以君宜显其功举,
以明此选之轻重也”?
这席话的意思是:你离开双亲故旧来此做官,你却辞官不受,众人会于心不安,你这样做使别人不明白你的想法。兄弟,你是因功受举,不是开后门,拉关系提拔上来的,怕什么,你要懂得朝廷这次选用人才的轻重啊?
结果不必猜测,蒋琬高高兴兴地来到中央。
建兴5年[227年],升长史[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建兴8年加抚军将军[次于骠骑将军],任职期间他尽职尽责,办事能力很强,诸葛亮每次出兵打仗,粮草供应从来没出过事,因此深受丞相器重,诸葛亮经常对别人说:“公琰立志忠诚正直,是和我共同辅佐王业的人”。同时还秘密上表后主刘禅:“如果我不幸去世,留下国家大事可托付蒋琬”。明确地告诉后主,蒋琬是他的接班人。[3]
二,相位风波
世界上许多事很奇怪,有些人不想当官,别人偏要你当官,有些人削尖脑袋想当官,但没份儿。
建兴11年[233年]四月,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率10万大军第五次北伐曹魏,蜀军屯驻渭水之南五丈原[今陕西周至县],司马懿驻扎
述评蒋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