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论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心理论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积极调整,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从中学到大学,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在学习方面,中学时期,主要学习基础性的知识,侧重于知识的积累,所学知识的范围相对明确,而且学习过程中有老师和家长的督导。而进入大学后,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与中学有较大的区别。在教学目标上,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各种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教学内容上,大学所传授的知识与中学相比不仅有广度上的区别,更有深度上的不同。从广度而言,大学课程多达几十门课,而中学最多十几门;从深度而言,大学传授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本学科的动向与成果,侧重于概念、原理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来分析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中学教学是依赖性的教学活动,而大学时期,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大学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宽松、自由、自主。大学生要掌握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还必须课下自己去钻研、拓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二、调整自我,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大学新生由进校最初的惊奇与激情到面对陌生的群体,在人际关系、心理状况等方面将有一段适应期。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他们非常希望在朋友那里获得感情上的共鸣,但由于青春期的封闭心理,阻碍了相互的沟通和交流。虽然,大家同在一班,同住一室,但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信仰、语言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故不易沟通,遇到实际问题,容易发生冲突。因此,对大学新生来讲、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仅是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要求,更是大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面前,首先,要认识关系的变化。其一,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了,不再局限在学校的内部,还有与社会的交往。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人数上也明显增加,同时也现出了老乡的交往关系;其二,人际关系的内容更复杂了,不再局限于生活、学习等方面,更多的是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其三,跨越人际交往障碍,主动寻求交往机会。三、树立自信,客观分析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由于生活环境与社会角色的转变,大学生对自己能否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将极大影响新生的心理适应过程和角色转换。第一种情况作为能走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相当一部分都曾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但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和赞誉,不少学生只能充当“平凡”甚至“平庸”的角色,无形中心理上就产生了消极态度。第二种情况:在大学新生中,有一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而自卑,而对城市的高消费与自身经济窘迫的反差,这些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非常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处处不如人,出现性格的偏差(例如:在马加爵事件中,他的心理障碍很大一部分因素就取决于家庭的经济状况,导致马加爵在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出现性格偏差。)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
大学心理论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