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低张后螺旋CT增强对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价值.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低张后螺旋CT增强对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向立勇郭子强韩国武张华
【摘要】目的探讨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病例证实的壶腹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低张(肌注654-2 10-20mg)后行螺旋薄层CT增强扫描。结果 12例常规平扫仅1例在钩突水平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见圆形结节影,11例均未见确切病灶,低张后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见轻中度和/或明显强化局限性管壁增厚影或强化软组织结节影,~,2例十二指肠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胰腺受累,1例肝转移。所有病例胆总管扩张,其中2例中度扩张,10例重度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形态均呈软藤状,并伴胆囊增大。术前正确诊断11例,1例误诊为炎症。结论 CT低张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壶腹癌; 造影剂; 低张;计算机体层摄影

胆总管壶腹癌是临床上引起无痛性进行性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疾病,早期容易漏诊或错诊,常常导致患者
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笔者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壶腹癌,做以下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低张CT增强扫描对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2006年12日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胆总管壶腹癌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45~68岁,。临床表现为渐进性黄疸12例,上腹部不适5例,腹痛2例,消瘦2例。病理诊断12例均为腺癌,其中浸润型6例,结节型4例,乳头型2例。手术发现2例十二指肠周围淋巴结转移。
PRATICO全身螺旋CT扫描机,所有患者检查前6-8h禁饮食(平扫+增强)。扫描范围上至膈顶下至十二指肠水平段下10mm,层距5-10mm,螺距为1。次日增强扫描前30min饮水500-800ml,前15min肌注654-2 10-20mg,上床前再饮水300-500ml立即扫描。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总剂量为80-100ml,-。动脉期28s,静脉期38s,平衡期60s,延迟期5-15min。动静期扫描范围从膈顶到十二指肠水平段,肝脏部分用层厚层距10mm,胆总管部分(胰头至十二指肠水平段)用层厚层距5mm,静脉期及延迟期用5mm只扫胆总管(由于设备限制)。
12例患者CT片由1位副主任医师和1位资深主治医师进行读片,采用双盲法,当2人意见不一致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本组术前正确诊断11例,1例误诊为炎症。
结果
,边缘欠清,。其余11例未见明确肿块影,降段肠壁显示欠清。
增强扫描12例均见局限性明显强化管壁增厚影或突入十二指肠腔内的局限性结节状、乳头状、半月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充缺肿块影(图1、2),边界较平扫清楚。6例管壁局限性增厚呈乳头状突向腔内构成
“印戒征”,2例扩张的胆总管水样密度影与软组织影各占一半,胆总管呈半月形充缺,称“半月征”(图3、4),2例环形扩张的十二指肠内见环形扩张的胆总管影,2个环影套在一起呈“双环征”,1例延迟12min后病灶显示更清楚,表现为突入腔内不规则影(图5

低张后螺旋CT增强对胆总管壶腹癌的诊断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bbitco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