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多变量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关系
作者:付文波丁世芳陈志楠龚志刚王仁学
【摘要】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分析其变量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关系. 方法: 选择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8例进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左室构型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4组:正常左室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 对4组的动态血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 结果: 4组间收缩压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第3组与第4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收缩压负荷(SBp负荷)值均较第1组和第2组高,第3组的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较其他3组高;在舒张压指标方面:第3组与第4组的夜间舒张压较第1组和第2组高,其余舒张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收缩压水平是高血压左室构型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重构;血压测定
0引言
心脏是高血压危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长期压力超负荷及神经激素的变化将导致左室重构,而左室重构是许多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血压多变量与左室重构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心脏构型改变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为逆转高血压左室重构提供更完善的治疗方案.
1对象与方法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制定的1级和2级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38(男68,女70)例;年龄32~78(±)岁;排除合并心肌梗死、各种心瓣膜病变、心肌病和糖尿病患者. 按照Ganau左室构型[2]类型划分将患者分为4组. 1组,正常左室构型组:LVMI(左室质量指数)≤134g/m2(男)或110g/m2(女),RWT(相对室壁厚度)≤;2组,向心性重构组:LVMI符合上述标准,但RWT>;3组,向心性肥厚组:LVMI和RWT均超过上述标准;4组,离心性肥厚组:LVMI超过上述标准,但RWT≤.
SONOS 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由专门人员行超声检查,测取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d)和左室后壁舒张期末厚度(PWT),取其均值,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质量(LVM)及其指数(LVMI)[3]. LVM(g)=[(LVDd+IVSTd+PWT)3-LVDd3]-,LVMI(g/m2)=LVM/体表面积;体表面积(BSA)=×身长(cm)+×质量(kg). RWT=(IVSTd+PWT)/LVDd.
250型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袖带缠于受检者左上臂,测量间隙:白昼(6∶00~22∶00)为30 min,夜间(22
∶00~6∶00)为60 min,监测总时间为24 h. 监测血压值超出有效测量范围(SBp:60~260 mmHg,DBp:40~180 mmHg. 1 mmHg= kPa),监测仪将自动删除后补测. 24 h血压读数<32次(80%)按无效测量处理,需隔日重测. 动态血压测量期间被测者生活照常.
动态血压多变量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