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分析和治疗现状展望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分析和治疗现状与展望。方法 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原发病高血压患者178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56例,且按年龄≤50岁、50岁—60岁、≥65岁年龄段分成A、B、C三组A组38例、B组59例、C组81例,对A、B、C三组动态血压进行分析;结果 24小时平均SBP、DBP,A、B组差异显著,B、C和A、C组差异非常显著,昼夜平均SBP、DBP:A、B、C组年龄的递增,昼夜间差距渐减少,不同年龄组夜间血压下降>10%,呈明显的杓型血压曲线。结论人体血压受自身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血压曲线由杓型向非杓型转化,治疗现状为联合用药且降压药物展望。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分析治疗现状展望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2006年心血管年度报告:,但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现通过高血压的患病率和不同年龄组血压特征进行动态分析和讨论治疗现状和展望。
1 高血压病的患病率
年期 1958-1959 1979-1982 1990-1991 2002
高血压的患病率 % % % %
高血压患者数目 3000万 5000万 9000万
2 不同年龄组血压特征
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56例。
对178例患者按≤50岁,50-65岁,≥65岁的年龄段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38例平均年龄42岁;B组59例,平均年龄58岁,C组81例,平均年龄72岁,对A、B、C的动态血压各参考数值做统计分析①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②日间夜间的平均SBP、DBP。
: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3 结果
表1不同年龄24小时平均SBP、DBP比较(mmHg)
项目 24hSBP 24hDBP
A组(n=38) ± ±
B组(n=59) ± ±
C组(n=51) ± ±
表2,不同年龄组昼夜平均SBP、DBP比较(mmHg)
分组参数日间夜间 T值 P值
A组 SBP ± ± <
DBP ± ± <
B SBP ± >
DBP ± ± 2. 16 <
C SBP ± ± >
DBP ± ± >
24h平均SBP、DBP(见表1),24hSBP:A组<B组<C组,A、B组的差异显著(P<)。
不同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动态分析和治疗现状展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