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工介入失独家庭.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社工介入失独家庭摘要: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养老问题凸显,“失独家庭”的老人,正面临养老困境,如何使“失独家庭”的人,能安度晚年、乐享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针对失独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途径。当前我国失独家庭大量存在,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困难重重。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专业知识以及助人技能为介入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社会工作通过专业的介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失独家庭的养老状况,提高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关键词:失独家庭;问题现在;社会工作介入一、失独家庭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社会历史原因——计划生育在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三十余年,全国少生4亿多人,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失独家庭正是风险之一独生子女现象对个人和家庭层面上的影响将非常深远,并已经成为中国转型时期风险社会中的一个风险要素。(二)现实原因——生存安全隐患如今社会进入高风险的时代,生存安全隐患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如食品危机、卫生安全危机、交通安全危机、突发性危机事件等,。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人类的生存面临更多的挑战,而疾病是这些挑战中十分突出的一项因素。如2003年的SARS,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而且死亡率很高。再加上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造成了一部分失独者。。自然灾害,尤其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会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和失踪,必然会造成失独者。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和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都造成了大量失独者。以汶川地震来说,按照四川省政府公布的数据,共计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死难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按照最保守的估计,至少有4000多的失独者产生。。犯罪率的不断升高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犯罪率在近两年居高不下。而青年人犯罪又占犯罪中很大一部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药家鑫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其父母就成为失独者。、工作、生活、溺水等意外事件也是造成失独者的重要原因。近两年频发的校车安全事故,产生了很多失独者。在工作生活中的火灾、水灾、意外伤害以及自杀也会造成大量失独者。(三)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性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和体制下,独生子女家庭具有多方面的脆弱性。独生子女家庭的最大风险就是子女的唯一性,因而独生子女家庭具有高度的结构残缺风险和父母养老的风险。一旦独生子女遭遇不测,对家庭带来的灾难是毁灭性的。二、、养老资本的匮乏我国老年人获取养老金的途径主要有儿女赡养费、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相对于城镇,贫困偏远农村地区失独家庭养老资本匮乏现象更为严重。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但是当家庭失去了未来的重要劳动力,而且父母又逐渐年老、体力不支时,这时家庭的养老资本匮乏严重。单靠政府以及社会那微薄的经济救助是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1)很多失独者不愿意再去接触社会,他们的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不少人出现焦虑、多疑、失眠、恐惧、暂时性失忆。(2)子女的早逝让他们长期建立起来的家长身份认同消失,自我认同不完整、不完善,容易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精神易处于崩溃状态。(3)出于对没有照顾好子女的自责心理,失独父母常常会产生自我否定、自我厌恶、自我惩罚的情绪,进而对人生意义全盘否定,并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其晚年生活。(4)长期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家庭是一个包括经济、抚养、赡养、教育、情感等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对个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生活空间,更是个人身份和情感的归宿,因为家庭内的人际关系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家庭是思想感情交流最充分的场所。在正常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父母会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迎接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不同情境,但是,当唯一的独生子女死去,对父母来讲,首先遭受的是精神上的打击,因为永久失去了孩子这一家庭最大精神支柱。“失独家庭”来说,随着独生子女的意外死亡,这一传统的养老方式也随之瓦解。在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谁来为他们养老送终是他们面临的一大困惑。从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数量比较少,商业性养老机构收费标准比较高。4、社会失衡(1)失独老人缺乏社会支持,未能很好地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直接导致其社会交往的家庭化影响社会资本和身心健康,突出表现为参与社区活动的频度降低,缺乏社区融入。(2)一些失独者对他人充满排斥和敌意,害怕与人交往,不愿意看到他人圆满的家庭,甚至抵触、拒绝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友善帮助。这种“两难”境况恰好反映了失独家庭的社会失衡

社工介入失独家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19-08-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