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刁本恕主任医师治疗小儿面肌痉挛经验.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刁本恕主任医师治疗小儿面肌痉挛经验
【摘要】面肌痉挛属中医学“痉症”范畴,由人体正气不足,外邪滞留面部经筋,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失养所导致。在治疗上多采用中医治疗,且效果尤佳。本文记录了刁本恕主任医师治疗小儿面肌痉挛的过程。刁本恕主任医师采用中医内外合治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面肌痉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刁本恕; 中医学家; 面部肌肉; 痉挛; 中医内外合治; 儿童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发病初期常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抽搐逐渐扩大至颊部、口角等面肌,双侧发病者较少见。在治疗上多采用中医治疗。近日见刁老治疗痉病1例,疗效显著,特笔录如下。
1 病例介绍
田某,男,14岁,20090703初诊。主诉: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10+月。现病史:10+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侧眼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呈阵发性发作。家长带至当地医院进行“针刺”等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眼肌抽搐症状时有发生,并逐渐开始出现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呈阵发性发作,多于睡眠后发作,无肢体抽搐。症见:未发作时如常人,发作时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发作程度严重时,面部轻微疼痛。小便可、大便每3~4日1次,纳差、睡眠差;查:神清状可,舌质嫩红,苔薄白,舌尖有红点,脉细数。患儿神智清楚,查体合作。语言清晰,语声正常。形体偏瘦,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鼓腮,吹气等动作均正常。家长告之患儿平素易患感冒,体质稍差。于2004年患
“面瘫”,已治愈。3 d前曾流鼻血至今共5次。中医诊断:面风(邪热内蕴,气虚血瘀)、鼻衄(邪热内蕴,灼伤经络)。西医诊断:面肌痉挛、鼻出血。
治疗:(1)中药汤剂内服:以疏风通络,柔肝止痉,凉血止血为则。牵正散加减:桑叶、菊花各10 g,金银花30 g,蝉花15 g,川红花3 g,天麻15 g,钩藤、石决明各30 g,僵蚕10 g,蜈蚣2条,全蝎10 g,蝉蜕30 g,白附子10 g,橘络15 g,丝瓜络、伸筋草各10 g,白茅根100 g,舒筋草、仙鹤草、侧柏叶、藕节各30 g。2剂,每日5次,每次30 mL。(2)中医外治:①普通针刺:印堂、迎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②灯火灸:风池、风府、大椎、曲池、列缺、合谷;③耳穴压籽:肝、胆、脾、胃、心、肾、脑点、神门、安眠、口、眼;④穴位敷贴:神阙(健脾)、中脘(行气)。(3)中药针剂静脉注射:黄芪注射液40 mL,红花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每日1次。
20090707二诊。患儿述面部不适以紧绷感为主,眼部稍干涩、大便已解,解时有疼痛感,小便黄。纳可,眠差。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舌尖仍有瘀点。中药汤剂内服以杞菊地黄丸加入安神定志之龟板、鳖甲;活血通络之橘络、丝瓜络、桃仁、红花,其余治疗均不变。
20090714三诊。患儿无眼部不适,面部抽搐感觉也不显,但仍以醒后面部紧绷为主,大便已每日1次,纳食可,睡眠有所改善。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微数。今入三伏之一伏,治疗上针刺加合谷、列缺。灯火灸加用华佗夹脊、足三里、三阴交。中药汤剂内服以六味地黄丸和四物汤加黄芪、黄连、焦栀子。煎服法同前。加用中医食疗:制首乌、天麻、酸枣仁、山茱萸、杜仲、玉竹、黄精各30 g,三七15 g、太子参30 g。加猪蹄筋100 g,瘦肉250 g,鸭胗2个。炖2 h,取汁500 mL,每日3次,每次50 m

刁本恕主任医师治疗小儿面肌痉挛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