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改良电痉挛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改良电痉挛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陶长林邹陈君王佩君
【关键词】改良电痉挛疗法
改良电痉挛疗法在国外已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ECT[1],在国内近5年中发展和普及的速度加快[2]。有关改良电痉挛疗法的疗效与治疗指数的关系仍有许多争论,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不多,检索中国科技期刊文摘库2001至2007年的文献,还未发现关于此方面的专题报道;作者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在本院接受改良电痉挛疗法(MECT)治疗的18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男102例,女78例;年龄18~65岁。可以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但无使用安定或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分为有效组(144例)与无效组(36例)。
方法
对接受改良电痉挛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搜集其治疗后治疗仪提供的治疗指标:发作时间、抑制指数、抽搐指数。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作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量表由心测室2位医生评定。根据治疗前后BPRS减分率分为有效组(BPRS减分率≥20%)和无效组(BPRS减分率<20%),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MECT治疗指标等进行分析。使用SOMAT-ICS公司醒脉通Ⅳ型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2mg/kg,琥珀胆碱1~,根据不同年龄设定电休克能量,一般设定为15%~60%。治疗师按照双颞侧治疗法接好治疗、探测电极,并测量电阻(500~2500)。麻醉师加压供氧,待四肢远端肌纤维震颤结束,治疗师按治疗键,发作结束后治疗师继续加压供氧,直至呼吸、意识恢复。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采用t及χ2检验,
2 结果
有效组男75例,女69例;年龄18~65岁;病程15d~18年。未定型84例,偏执型45例,紧张型12例,分裂样3例。发作次数1~7次,治疗电量75~470ku;治疗次数4~14次,治疗起效1~6次;无效组男27例,女9例;年龄19~55岁;病程9个月~18年。未定型9例,偏执型24例,紧张型3例。发作次数1~4次,治疗电量75~275ku;治疗次数4~13次;两组在诊断分型上差异有显著性(P<),未定型与偏执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有效组中未定型分布较多,无效组中偏执型分布较多;在治疗起效次数上差异也有显著性(P<),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gt;),两组患者使用的药物有氟哌定醇、氯氮平、维思通、奋乃静等,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gt;)。所有患者中有效90例,显效54例,总有效1
44例。治疗前后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见表1。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指标比较见表2,两组比较P>。表1 治疗前后BPR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略)注:总分与各因子分比较P< 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指标比较(略)注:T总(累计发作时间),T平(平均发作时间),PSI(抑制指数),SEI(抽搐能量指标)
3 讨论
18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80%,显效率30%,与有关报道[3,

改良电痉挛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