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诊断分析
作者:赵香莲杨欣燕王丽岩张英杰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表现及其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评价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9年间诊治的21例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病例,全部病例经血清学证实并均摄取四肢长骨X线片。结果 21例四肢长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异常改变,X线表现为:干骺端炎21例,主要表现为先期钙化带致密增厚,其下方可见横行透亮带;2例双胫骨近端内侧对称性骨破坏,称Wimberger征,相对应股骨远端内侧骨质可见骨稀疏或破坏改变;骨干炎4例,主要累及尺桡骨,显示轻度的斑片状和虫蚀状破坏,骨皮质增厚;骨膜炎9例,表现为层状骨膜增厚,其中2例伴有骨干炎,9例伴有干骺端炎。结论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病变具有多发、广泛,几乎累及所有四肢长骨,且呈对称分布的干骺端炎、骨干炎、骨膜炎,骨骺几乎不受侵犯的特点。X线检查在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
【关键词】先天性骨梅毒放射摄影术
梅毒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性传播性疾病,我国解放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病-梅毒已近绝迹,先天性梅毒也极罕见,但近十几年来,由于不恰当性行为的增多,成人梅毒患病率上升,从而导致先天性梅毒的病例又重新出现且不断增加。现搜集我院自2002-2009年间诊治的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的患儿21例,结合文献对其骨骼方面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唤起对本病的高度重视,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自2002-2009年间来我院诊治的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患儿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发病年龄:1个月以内发病9例,1-2个月发病7例,2-3个月发病3例,3-4个月发病1例,4-5个月发病1例。主要临床表现:皮疹18例,多见于臀部与四肢呈大小不等红色斑丘疹,常伴有脱皮脱屑,6例伴有天疱疮;四肢不能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后哭闹13例;软组织肿胀、周身水肿2例,双下肢水肿10例;不同程度的肝肿大18例、脾肿大12例、精神萎靡8例、黄疸10例、中度贫血6例,合并新生儿肺炎6例、败血症6例、先心病3例。梅毒血清学检查:TURSH阳性7例,RPR阳性14例,TPPA阳性5例。患儿父亲承认有梅毒病史12例。21例患儿均进行了四肢平片检查。
21例四肢长骨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异常改变,按病变累及的部位,X线表现为干骺端炎、骨干炎和骨膜炎。
21例均有干骺端炎。四肢长骨干骺端几乎均受累且呈对称性骨异常改变。主要表现有:(1)21例均有不同程度先期钙化带致密增厚,以轻度增厚为主,其中5例致密增厚的先期钙化带略呈锯齿状改变,断裂3例。(2)21例均有先期钙化带下方透亮带,呈横贯整个干骺部18例,以干骺部两侧为主3例。(3)双胫骨近端内侧对称性骨破坏,称Wimberger征2例,相对应股骨远端内侧骨质可见骨稀疏或破坏改变。
4例骨干炎。X线表现为在干骺端炎基础上,以尺桡骨改变为主的轻度斑片状和虫蚀状破坏,骨皮质增厚。
9例骨膜炎。表现为层状骨膜增厚,走向与骨干平行,骨干两端较为显著,其中2例伴有骨干炎,9例伴有干骺端炎。
骨梅毒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
先天性早发型骨梅毒X线诊断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