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心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心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小儿外科自2001年6月~2007年9月采用心形吻合术治疗的36例H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明确诊断,随访30例,~10年。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后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无便秘复发及吻合口狭窄、大便失禁、污裤等并发症。结论心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临床运用时应掌握其适应症。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吻合术儿童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及Hirschsprung病(HD),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自Frederick Ruys(1691)及Hirschsprung(1886) 发现并描述之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直至1948年Swenson采用狭窄、扩张段切除,结肠拖出,肛管吻合术才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有效的根治方法[1]。我科采用改良Swenson法即心形吻合术治疗HD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其中男25例,女11例,~9岁;29例为常见型,7例为短段型,均有典型的先天性巨结肠表现(胎粪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等,钡灌肠示直肠乙状结肠痉挛狭窄,近端结肠扩张),全部病例术前经钡灌肠和直肠肛管测压等确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
[2] 全麻插管,截石位,作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肛周缝置牵引线以充分暴露肛管,,~,分离出黏膜与浆肌层之间的间隙,牵拉直肠黏膜并向上游离至直肠肌鞘返折处,全层切断直肠肌鞘,后壁“V”形切除,进入盆腔后,分离结扎直肠及结肠系膜,直至正常结肠,将近端结肠在无张力状态下拖出肛门,切除病变肠管,,确认其神经节细胞正常,然后将结肠浆膜与残留直肠肌鞘缝合固定6~8针,最后将降结肠断端与齿状线上切缘缝合一周,形成前高后低的心形吻合口。吻合完毕后吻合口的前壁长、后壁短。将直肠送回盆腔后检查,~,~。肛管缠凡士林纱条后插入肛门保留固定。
2 结果
33例患者术后2~3d即自行排便。切除肠管25~80cm,平均28cm。全部患者伤口7~11d拆线,无一例发生腹腔感染,切口感染3例。使用抗生素4~6d,术后住院7~10d,平均8d。其中3例合并小肠结肠炎,经住院治疗好转。术后2~3个月均经钡灌肠检查无复发。~10年,部分患者偶有便秘时使用1~2次开塞露以后又能每日自行排便,无肛门狭窄、失禁及污裤等并发症。
3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对本症病因、病理认识与诊断、治疗水平日益提高,以手术为中心的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但目前术式繁多,疗效不一。部分学者主张分期手术,但并非所有病例均能达到预期疗效。我们的体会是,如果术前明确诊断后并经良好有效的肠道准备,大部分患者是可以一期完成根治手术的。
本组采用心形吻合术,即改良Swenson法,获得满意疗效,总结手术经验如下:①本法在

心形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rh5371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