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出师表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九年级103班课时:3节提供者:李应美单位:景东二中一、教学内容分析诸葛亮写的《出师表》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一)校情分析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二)学情分析①、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四、,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故事、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