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杨颖【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一文,通过“小叙事”的手法生动的叙述了家乡端午的风俗以及儿时生活的有趣记忆。所写内容虽然简单平常,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特点,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欣赏作者优美语言的同时,也要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并能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学情分析】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解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不是太难,关键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欣赏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浓郁情感和文章蕴含的生活情趣,这便是本设计的入手点和着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并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学会阅读与欣赏,思考与创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行文思路,深入文章的思想内容。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3、了解并学习作者散文“小叙事”的取材特点,感受其闲适自由的散文创作风格。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风味来。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2、旁征博引与联系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凡人小事”散发出的诗意,从而获得美好的心灵体验和精神愉悦。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用心爱家乡、爱生活。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教学重点】1、合作探究,深入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1、体味汪曾祺散文的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能够进行创新性仿写。【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时数】二课时(本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从文章本身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朗读,并品味文中重要的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仿写训练,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由此调动自身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好!大家先来齐读两句古诗:“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很明显,这是纪念屈原的诗句,也说出了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已经是我国二千多年的习俗了,每到这一天,各地人民都用众多方式来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等等。各式各样的风俗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乐趣,这当中,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端午的鸭蛋》,一起来寻觅汪曾祺先生深刻嵌透在文中的韵味和别样的情致。梳理课文,整体把握:1、教师提问:课文围绕“端午的鸭蛋”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回答。(板书)2、分列问题(幻灯片):☆课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这些习俗中哪些是与其它地方一样的,哪些是作者家乡独有的?课文第二部分中作者介绍了家乡鸭蛋的哪两方面的特点?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呢?☆介绍家乡的鸭蛋时作者怀有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故乡)课文第三部分,作者围绕“端午的鸭蛋”写了儿时的哪些趣事?用意何在?(板书:怀念童年)质疑问题、深度研讨:教师用幻灯片出示问题:(2、3个人就近结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yst8776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