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评价文献综述1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问题的研究摘要:近期,笔者阅读了相关针对“美术教学评价”的文献,其中关于“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文献却是寥寥40篇。《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学习,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中将存在哪些新的变化,通过了解并开展有效地美术教学评价,对提高美术教师课堂教学尤其重要。依据目前所参阅的文献,笔者将主要从传统美术教学评价的误区、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价值取向变化、美术教学的遵循原则、美术教学的评价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关键词:美术教学价值评价教学评价一、传统美术教学评价的误区杨夏婧从评价结果、主体、态度、内容四方面,阐述传统美术评价存在的问题,其表现为:重视终结性的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合作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评价态度主观,忽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评价;美术教学评价内容过于重视技艺,忽视审美及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的评价。: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J].文教资料,2011,(24).蔡建良、吕建荣等从评价形式上,认为传统美术教学评价存在五大问题:一是评价以技能评价为惟一标准;二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三是只有教师评价,没有学生评价;四是只有作业评价,没有相关的美术活动评价;五是评价过于简单、草率、不着边际。“四大”转变[J].教育科研论坛,2008,(04).二、新课标下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过去的学科中心转为现在的学习中心,教材不再是系统的学科内容呈现,而是一种学习资源和提示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产生。(一)国内美术教育价值的取向问题国内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应重视美术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另一种认为应注重儿童个性和素质的培养。在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至少主要有三种价值:形式的价值,就主观感受而言,即“美的价值”;二是描像的价值,就客观而言,即“真的价值”,就主观感受而言为“生命的价值”;三是启示的价值,启示宇宙人生这意义之最深境界,就主观感受而言乃“心灵的价值”,心灵深度的感受。在强调美术工具价值的同时,宗白华着重强调美术教育的文化价值。我国美术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两种:一是实用主义取,向以应试教育观点审视美术教育的实用性,认为美术是辅助性学科,将美术科定位为非考试科目、副科,只是作为主课的一种调节,供学生娱乐身心而已。二是狭隘主义倾向,把美术定位为“美术技艺”,将其等同于“绘画”、“画画”,认为美术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画画,学会创作,美术教学活动停留于分解、组合、套用等内容技法的教学表层,忽视美术的内在人文性、塑造性及对学生精神情感的熏陶,丧失美术的艺术生命力。从基础美术教育的应然出发,以上这两种价值取向均存在问题。正如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具有全面协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二)国外美术教育价值的取向问题国外从世界范围看,主要存在两种教育观:一种是工具论
美术教学评价文献综述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