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十五讲 曹禺与《雷雨》.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曹禺与现代戏剧颠峰之作《雷雨》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薛氏胞妹薛泳南成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1922秋年进入南开中学读书,开始接触到新兴话剧。
“南开新剧团是我的启蒙老师:不是为着玩,而是借戏讲道理,它告诉我,戏是严肃的,是为教育人民、教育群众,同时自己也受教育,它使我熟悉舞台,熟悉观众,熟悉应如何写戏才能抓住观众。”
1928年曹禺考入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专攻西洋文学。
创作概况
抗战前期:曹禺1933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雷雨》。
1935年又写成了《日出》。
1936年曹禺创作《原野》。
《雷雨》、《日出》、《原野》成为曹禺抗战前的的三部力作。
抗战时期:1939年春《蜕变》
1940年《北京人》
1942年,将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改编成同名戏剧。《北京人》、《家》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抗战胜利后的戏剧活动:
1946年3月与老舍一起应邀访美。回国后编导了《艳阳天》。
1949年以后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
文革结束后,1978年发表了《王昭君》。
代表作:《雷雨》(1933)
《日出》(1935)
《原野》(1937)
《蜕变》(1940)
《北京人》(1940)
《家》(1942)(由原作巴金改编)
二、现代戏剧的颠峰之作《雷雨》
《雷雨》创作于1933年,23岁。
《雷雨》是作者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的最高成就。
(一)《雷雨》的情节:
上一代人相爱、分手、忏悔的故事;
下一代人承受父辈的苦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而酿成悲剧;
繁漪与周萍的恋情故事;
周冲与四凤的恋爱故事;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罢工谈判故事
(二)《雷雨》的人物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主要是性与血缘两大关系
性血缘
周朴园周朴园
侍萍周萍
繁漪周冲
周萍四凤
四凤侍萍
鲁贵鲁贵
鲁大海

第十五讲 曹禺与《雷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