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中师范附属小学王红一、教材分析《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课文。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二、教学目标分解(表一)目标知识点学知识理解应用品评模仿操作反应价值判断认识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段。√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技能4、能正确读写、理解重点词、句。√√5、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进行语言训练。√√√√6、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情感7、体会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8、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与科学的浓厚兴趣。√√三、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四、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五、学生情况分析我班的学生聪明、好学,在领悟作者表达方式,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较强。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进行过网络课的学习,他们熟悉网络,能熟练地使用搜索工具,绝大多数的学生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喜欢阅读、善于质疑、乐于探索,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我们虽然生活在新世纪,但学生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图、文、声、像为学生展现现代科学的魅力,使学生明白科学看似神秘,实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网络环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技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使其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本课的教学对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帮助很大。六、教学设计说明1、凭借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课文。课文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我们虽然生活在新世纪,但学生对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学习不但被动,而且获取的知识量也小,很难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看动画了解科学常识、可以借助图画和文字了解科技发展状况、可以认识科学家、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进行了解、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86 KB
  • 时间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