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曹禺的剧作-课件(PPT讲稿).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曹禺的剧作
一、创作概况和贡献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从小受到戏曲艺术的熏陶。就读天津南开中学时,积极参加话剧活动。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剧作,研读西方戏剧理论,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3年写出多幕话剧《雷雨》,一举成名。1934年至1936年为曹禺现实主义剧作的发展、探索阶段,创作了《日出》、《原野》。1937年至1949年为曹禺创作的现实主义深化阶段,创作和改编了《黑字二十八》(与宋之的合著)、《蜕变》、《北京人》、《家》等剧本。《北京人》是继《雷雨》、《日出》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建国后,曹禺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创作了现实题材的话剧《明朗的天》和历史剧《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著)、《王昭君》等。
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剧作堪称我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高峰。他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其杰出的戏剧文学成就,对我国话剧文学的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种新兴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雷雨》剧照
《日出》剧照
①《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②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③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二、作品分析
1. 《雷雨》
(1)《雷雨》主题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雷雨》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朴园和蘩漪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封建家长残暴反动而虚弱的本质,指出了其必然没落崩溃的命运。作者在揭示这个主题时,显示了自己独特的构思,①将资产阶级家庭所保留的浓厚的封建色彩和资产阶级的虚伪性结合起来加以表现,这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家庭所共有的特征。剧本不仅批判了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也宣告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末路,具有反封建的意义。②剧作是从家庭伦理道德的角度——血缘和乱伦关系——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控诉黑暗的现实的。③作者以独特的触角和艺术的深度把由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所酿成的性格悲剧、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深刻地表现了反封建主义的主题。
(2)人物形象的个性化与典型性
周朴园是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具有很强的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他由封建家庭的纨挎子弟转化为资本家,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他都是一个十足的封建暴君。他的发迹史就带着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故意淹死2000多名小工,发了一笔昧心财。他勾结官府镇压工人罢工,暴露了他反动、残忍的本性。在家里,他依靠家长专制来维持他所谓“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第一幕中强迫蘩漪吃药的情节,十分生动地揭示了他的冷酷、专横的性格特点。30年前,他玩弄并抛弃了侍萍。对此,他似乎满怀忏悔之心,而当侍萍意外地出现在他面前,有可能影响到他那“正人君子”的名誉、声望时,他便立即撕下“怀念”的面具,露出伪君子的真相,软硬兼施要赶她走,表现得极其虚伪、自私。在周朴园的精神世界中,封建主义融化了资产阶级标榜的“道德”“文明”,专横、冷酷、自私,虚伪构成了周朴园性格的本质特征。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暴露了资产阶级嗜血成性的本质及其家庭的腐朽、堕落和罪恶,预示出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同时也表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更趋没落,已是摇摇欲坠了。
蘩漪是一个要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渴望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她不幸嫁到周家,遭受着封建专制的精神折磨,性格渐渐地由抑郁变得烦躁,由愤懑变为乖戾,由热情变为阴鸷和冷酷。但封建专制的磐石并未完全窒息她对爱情、幸福,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她终于爱上了周萍。然而,3年后,她却发现周萍欺骗了她,使她的追求又一次归于毁灭。两次打击、失望和痛苦,使她升腾起不可遏制的反抗力量——“不

(精)曹禺的剧作-课件(PPT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uiwei20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