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医疗经验总结征稿活动开始了记得上学时,老师讲授流行病出血热时总结的此病特点干热呕恶加3痛,3红面似酒醉容,腭咽舌下出血点,尿中蛋白稀到浓。很好记忆,直到现在还没忘记。3痛头痛、腰痛、眼眶痛3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大叶肺炎的特点寒战高热胸刺痛,咳嗽咳痰铁锈色左衰肺,右衰肝——听老师说的(呵呵)左心衰竭的患者因为左心泵血功能下降,所以肺静脉的血液不能够很好的回流,就会瘀滞在肺循环里面,而肺血流增多以后就会导致通气血流比值下降,引起“喘累”的症状。右心衰竭的患者因为右心泵血功能下降,体循环的血液不能很好回流,就会瘀滞在肝脏、下肢等等。所以也有说----左心衰看症状,右心衰看体征。(可能这个知识基础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医学就是一点一点基础的知识构成的,人人贡献一点自己的“基础”,最后就会有一个提高)年轻人讲心要想到胃,老年人讲胃要想到心——(根据平时上班总结的) 因为心脏和胃的位置比较接近,而且因为老百姓的专业描述不准确,所以对部位的描述不准确。今年已经收了2个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长期在家吃“胃药”,而且吃了后还是有“缓解”(其实心绞痛持续时间就比较短),结果一来就是急性心梗。所以对老年人要多一个心眼。动态观察心电图。强心、利尿、扩管、重构——左心衰竭的治疗(内科书上) 强心(洋地黄类,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利尿(速尿、氢氯噻嗪、安体舒通片、托拉塞米)、扩冠(硝酸脂类、硝普钠类,还有小剂量多巴胺扩肾血管)、重构(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左心衰竭的治疗应该是心内科的一个基础,需要的就是根据病人不同的状态用不同的强心、利尿和扩管剂组合,还有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加用抗重构的药物。有时候看见有些患者的用药还是不太规范,只是注意了医院里的强心、利尿、血管活性药物,但是对于改善心脏重构的意识不够,我们的责任不仅是病人能够顺利出院,同时也要让病人活的长,活的好,这就需要改善心脏重构的药物。——把它记忆成顺口溜了后,用药的时候就更不容易忘了,好比AECOPD的抗感染、抗炎、解痉、化痰,就是在这几个药物中组合、利尿是基石——左心衰竭的治疗(书上有的) 在强心、利尿、扩管中,利尿是基础,一味的强心就像快鞭催累马,总要累死的。因为碰到过这样的病人,左心衰竭的患者,入院时血压90/50mmhg,就不敢利尿了,怕血容量少了后血压更低。但是这时候心脏的负荷是过重了,相对容量是多了,利尿不会把血压利垮,反而血压越利越正常了。最后这个患者出院时血压110/70mmhg。如果碰到久治不愈的胃痛、腹胀病人要想到胆囊炎,有好多不典型的胆囊炎病人,只表现为胃痛、腹胀、消化不良,按胃病治疗效果不太明显,这时就要想到胆囊炎了。钩体病临床表现: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 我也是听老师说的,呵呵。说明:钩体病,特别是流感伤寒型(约60~80%钩体病属于此型)特点为:1、畏寒发热。2、肌肉疼痛。3、乏力。4、眼结合膜充血。5、腓肠肌压痛。6、表浅淋巴结肿大与压痛1寒战,高热,黄疸,肝区有明显固定的压痛或叩击痛————肝脓肿2不规则发热,颈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恶性淋巴瘤3慢性咳嗽咳痰史,桶状胸,呼气延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肝大,双下肢水肿,剑突下可触及收缩期搏动--------右心功能不全1,2,3----3,6,9;这是我导师交的补钾原则,血钾1的话,对应1日需9g钾急性胰腺炎严重至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转氨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结合B超、血氨等。:哮鸣音可能反而消失,须诊断性治疗。:心电图反而会正常,须造影。:反而不吵不闹,呈现呆傻表现,不可逆转。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上消化道大出血+=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呕吐宿食+=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阵发性右
一句话医疗经验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