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城东北片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宿松县城东北片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1前言 12规划的目标、依据和原则 23现状概况 44核心区建设的目标、策略与定位 65规划地区的整体性控制 86街区控制 197开放空间与绿地系统控制 248道路交通控制 269配套设施控制 3110城市设计控制 4111地块控制 4912规划管理技术 5713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602规划的目标、、经济繁荣的生态化城区;重点发展商贸、房地产、文化、金融和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宿松县城新的商贸和文化中心区、生态人居典范区;与老城区共同构造未来宿松县城的城市中心区,带动城市整体提升与进步。(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1)(4)《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2005)(5)《宿松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6)《宿松县城总体规划局部调整》(2006)(7)《宿松县城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8)《宿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宿松县政府工作报告》(2002-2006)(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强度,合理设定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核心区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安居乐业和购物、休闲的最佳场所。(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宿松县城的规模发展势必出现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生活空间的延展;因此,核心区的发展结构必需具有可增长的形态,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5)可操作性原则:核心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方面应当成为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另一方面,又应当与政府对城市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宿松县城总体规划》,宿松主城区将形成老城区、东北片区和韩文工业区三大片区,城市空间发展将呈现出明显的两条轴线,即产业北进,居住东进。从城市整体空间格局来看,东北片区核心区位于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因其特殊的联接区位势必将成为未来的城市新中心区,成为城市新的经济承载空间、城市功能组织的核心和城市形象集中展示的场所。,南与鲤鱼山相望,区内地形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块较为平坦;仅在现状钓鱼台灌渠北侧有部分地块坡地较大,但亦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处理满足建设工程的要求。钓鱼台灌渠蜿蜒流过本区,灌渠边林木葱郁,景色优美;北部山体密被绿植,生态本底条件优越;山谷中河冲水库更如一颗明珠,水质清洌,点缀其间。由北部山体南望,新老城区一览无余,景观层次丰富,令人心旷神怡。区域内现状建设量不大,仅有数村杂布,均为单层民宅;仅在孚玉路北侧有部分城市建设用地,拆迁工作难度较小。现状较为重要的建设用地包括县检察院、县防暴警察大队、人行县支行、县电视台、松兹商城、松兹小学、派出所宿舍区等。由于地块建设时未考虑到将来向北发展新区的可能性,局部地块的建设与规划用地性质及控制要求存在部分冲突。规划综合考虑现状及发展的要求,对这些地块尽量予以保留或整合调整其用地范围,以满足新区整体发展的要求。(1)区位优势东北片区核心区位于未来城市发展的突出位置,因其特殊的联接区位势必将孕育未来的城市新中心区,成为城市新的经济承载空间、城市功能组织的核心和城市形象集中展示的场所。新区与老城区交相辉映,将呈现明显的南北向轴线特征,推动城市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形象品质的提升,更将成为展现安徽西南门户形象的一扇窗口。(2)环境优势核心区北部山体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绿楔,区域三面环山、南看鲤鱼山,钓鱼台灌渠蜿蜒流过,再加上规划开挖的中心湖区,生态条件良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城市景观体系的重点之一。区内现基
宿松县城东北片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精华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