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电子地图数据库建设多尺度电子地图数据库建设【摘要】随着谷歌、百度、天地图、搜狗、搜搜等电子地图的上线,越来越多的软件商热衷于地图服务。前台网页上的地图分级显示需要通过后台服务器中地图数据库的搭建,来提供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空间展示。通过集成和组织多比例尺地图数据,可以实现从小比例尺到大比例尺之间,小区域到大区域之间相互的地图浏览。可见,随着互联网电子地图的发展,多尺度电子地图是成为电子地图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研究多尺度电子地图数据库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电子地图中运用多尺度地图数据来构建电子地图数据库及电子地图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关键词】电子地图多尺度数据库1引文在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推动下,地图学也由传统的手工制图向机助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由于基本比例尺地理数据库十分详细、完整、精确地记录着地形和地物目标的位置、属性以及目标间的语义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人们往往可以忽略比例尺的存在,但人们并不是时时处处都需要详细的空间信息,人们需要用一定尺度来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反映各种尺度地表信息的地图是通过地图综合的方式得到的。计算机问世不久,以求达到用一种比例尺地图数据自动综合出多种比例尺的地图数据供印刷出图,同时又满足GIS数据库多级表现和分析等方面尽管已建立了许多规则,但地图综合的实际过程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仍然很大。诸如一些实际运用的规则并没有列到地图规范中去,一些尺度掌握并没有完全量化某些地图要素处理还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能否用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的方式在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基础上增加多级比例尺描述信息以求达到单一比例尺电子地图多级表现的目的,并可支持不同尺度描述是当下地理分析的需要[1]。,它是为某一特定比例尺而建立的一个地图成品仓库。当需要提供多个比例尺的地图应用时,可以建立多个地图数据,也可以在一个地图数据库中建立多个子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可以由地理信息系统来管理,也可以用专门的应用系统来管理。通常,地图数据库可以采用简单的文件管理模式,即一幅图一个文件。地图数据库中的地图,具有图形比例尺等特性。地图数据库管理的地图产品是以相应的图式、规范为标准的,由于是电子产品,因此依然保留着电子地图的各项特征,如可以分层管理,显示或关闭指定的图层、地理要素的编辑、显示特征或印刷颜色等的变换、图幅的拼接或裁切、无级的放大或缩小(所有显示内容的同等级缩放)、简单的交互和测量等等。另外,地图数据库的更新也可以是对部分有变化的图层的更新,这样可以大大缩短电子地图的更新周期。正常情况下,地图数据库应该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下游产品,它的更新依赖于空间数据库的更新,而并非空间数据库的上游数据源。它与空间数据库的关系是单向的。地图中存在的地理要素经过了大量人为编辑、修改,这些地理信息很可能已经不是现实世界中真实的地理要素的反映[2]。。(1)高效性:地图数据库建立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成图周期,以显示出数字制图较常规制图在信息表达、传输、管理上的强大优势。(2)适应性:地图数据库的设计须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分级、分层设置。数据实行单独分层管理,也可以实行叠加管理和动态管理,为用户的使用提供灵活性,即提供短时间内调整地图设计方案和表示方法的可能性,以充分提高地图数据源(库)的适应性,广泛满足不同专题地图的制图需求[3]。(3)现势性:地图数据库的建立需便于改动和补充内容,以提高地图信息的现势性。(4)实用性:地图数据库的建立应有效地提高地图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并实现图上量算的自动化、精确化,进而实现分析、评估和预测等功能,还可以直接生成坡度图、坡向图等,以增强地图的实用性。(5)客观性:地图数据库的建立能减少由于制图者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产生的误差,并以翔实得当的数据反映图面地理信息,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也便于实现制图的概括与综合。3多尺度电子地图建库流程多尺度地图数据库建设,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1)要素分类:根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进行地理要素的大类分类。(2)选择比例尺:以国家的标准比例尺为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精简比例尺(3)尺度分层:如对于道路、绿地、水系,建立对应的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比例尺。(4)要素分级:根据数据源比例尺,对要素的显示级别进行分级细化、显示的内容或要素需要逐级递增,图面承载的信息量也需由少到多。(5)要素编码:在统一分类与编码的框架体系下,对要素进行编码。(6)质量检查:对数据进行空间、属性、逻辑一致性方面的质量检查。(7)数据入库:采用ArcSDE与Oracle管理方式
多尺度电子地图数据库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