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读后感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不得不说是世界发展的里程碑,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ACM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看了之后收获不少,太震撼了!里面提到的很多科学家,为计算机的发展,――ACM图灵奖的20世纪40位计算机科学家,正是影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最有影响的杰出代表。《ACM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一书,逐一对历届图灵奖得主的生平、研究成果、科研和工作风格、创新思想、论著等做了详细介绍,并配有相应人物、事件的历史照片。附录中还有“计算技术发展大事记”等。这本书所介绍的40位图灵奖获得者当中,有不少人的工作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明斯基与麦卡锡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巴赫曼主持设计与开发了最早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推动与促成了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巴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之后又首次提出了元语言“巴克斯范式”BNF;科德首次明确而清晰地为数据库系统提出了关系模型;汤普森和里奇设计、开发了应用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操作系统MNIX和程序设计语言C;科克因主持IBM801项目而成为RISC概念的首创者,今天RISC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流技术;萨瑟兰开发成功著名的Skeichpad系统,奠定了他作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基础;布鲁克斯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标志的IBM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 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界的佼佼者提出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设想或思路对生产技术的进步、人才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威尔克斯在1967年预见到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结构的重要作用,甚至谈到可移植性问题,而当时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尚未正式提出;巴克斯最早提出了归约的概念,这使变元的概念不复存在,所有的计算目标都通过计算获得;霍尔在基于时态逻辑的逻辑型混合计算模型中引入了时段和切变的概念;科克认为对计算机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算法、编译器和机器组织,其中算法的改进是最重要的;而克努特的宏篇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曾被誉为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圣经》,甚至有人认为其作用和地位可与数学史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相媲美。 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有代表性计算机科学家的介绍,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和编译程序、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技术主要分支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概况。(FrederickPhillipsBrooks,Jr.)。布鲁克斯这个名字在中国知者不多,但在美国却是大名鼎鼎的,因为他在20世纪60年代只有29岁时就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的IBM/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取得辉煌成功,从而名噪一时。以后他作为硬件和软件的双重专家和出色的教育家始终活跃在计算机舞台上
《ACM图灵奖(1966-1999)---计算机发展史的缩影》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