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分析------以《东方时空》为例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罗欣**********新闻杂志型节目概念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藉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它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2主要代表:《东方时空》《海峡报道》《新闻周刊》《60分钟》《48小时》《夜线》3《东方时空》节目的基本情况节目针对的收视人群:普通社会大众节目的主要内容:硬新闻和软新闻兼具节目的整体风格:TV-13(新闻频道)播出,TV-1也同时播出主持人:张泉灵,张羽,李小萌,敬一丹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王志播出的时间:改版后每天20:00-20:554《东方时空》主要是以演播室为调度中心,用直播方式将新闻、实用资讯、新闻专题等诸多内容有机串联,更加突出信息的时效性和服务性,还推出了《东方时空》独有的周末版节目,构成浑然一体的大型早间新闻杂志型节目。子栏目有《时空连线》《百姓故事》《东方之子》《世界》《纪事》等等。节目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精神道德,交通,金融,民间故事等等方面,内容较为广泛,且关注到的是受众所关心的事件。5主要的子栏目的定位:《时空连线》选择公众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事件,以演播室主持人的调度为核心,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通过前方记者的采访和拍摄与演播室保持对话,以多视窗形式实现主持人对事件当事人进行访问,同时各当事人之间也可互相沟通,从而完成对新闻事件的透视分析,其结构是“短片+连线”。特点:紧抓时事热点,新闻敏感度高,时效性强,强调客观性,注重社会新闻,现场感强,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突出记者在现场的摄录或调查跟踪,淡化评论色彩6《东方之子》尽可能选取一段时期内各个领域的新闻人物,多角度、全方位的向观众揭示他们的人生经历、内心世界,努力增强人物的时代感和亲和力,2002年,《感动中国》作为《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的特别节目诞生。它以“感动”为标准,梳理过去一年的重大事件,评选出十位最具代表的年度“感动人物”7特点:主体形式是记者与知名或者成功人士的采访交流,记者在这里积极地参与对话,成为与被采访对象的平等对话者。在这个子栏目里,人们得到的是双方对话的原生态信息,解说词已经退到了次到地位,是对主题含义的解释。在镜头的运用上主要是被采访对象言说的近景甚至特写,而记者言说的镜头常常是带着被访对象的过肩的双人镜头。8《百姓故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镜头记录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关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用纪实的手法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过去的“事中人”到现在“人中事”,饱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关注。特点:故事真实感人,收视效果稳定。在叙述上电视语言丰富,表现力强。对象关注的是普通大众,在叙事观点上以平视的眼光,关注叙述的对象,保持公众媒体所应持的适当距离,以客观的叙述姿态报道新闻事件。9《时空调查》:聚焦社会热点,关注观众反馈,用数字解读国计民生。它是用科学权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新闻专题节目,选择民生性和时代感极强的选题,充分反应民众的看法,做出权威而生动的中国社会生态电视专题调查。10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