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本文发表在2005年第12期的《改革》杂志。
The Indexes System of Controlling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in China:A Design of Framework
赵蓓文
内容提要:本文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城市,通过其对金融、产业、生态、信息、人才等关键领域外资风险控制措施的国际比较,将控制模式分为以下三种:单导模式、双导模式和多导模式;进而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资风险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中国利用外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通过对基础指标(国家)、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抗风险能力指标和企业易受伤害程度指标(行业)的监测,全面控制外资风险在中国的传导和扩散。
关键词:外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中国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
Zhao Beiwen
Abstract: This paper chooses some typical countries and cities and then divides them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 of controlling the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in financial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cological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etc. They are the style of single conduction, the style of double conductions and the style of multiple conductions. Then, this paper raises a point that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 styl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n detail,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Indexes System of Controlling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in China”. This system is consisted of 3 groups of indexes. They are: basic indexes, risk-resistant capability indexes of city and the liability indexes of enterprises to be hurt by foreign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hina should control the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through the supervision of all the indexes.
Key Words: Foreign Investment, Risk Control, Indexes System, China
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因此,本文对外资风险问题的分析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中国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关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而不是全面否定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纳克斯、刘易斯、钱纳利、普雷维什等经济学家就先后提出了资本形成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两缺口”模型、“中心──外围”理论等外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也涉及关于外资风险的内容。但是,外资理论多数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对外资风险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的提出,才开始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对外资风险问题进行相对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1、国外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美、日、俄等国开始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研究外资风险,并相继提出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政策。但是,这一时期对外资风险的研究还局限于“安全领域内的经济范畴”[2]。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经济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一时期的研究侧重于考察引资结构,对于短期资本流动的研究要远远超过对FDI的关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政府、金融界和专家们开始认识到由于存在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即使
中国利用外资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