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措不及防的“情绪释放”
教育社会心理学对课堂中的学习集体的研究表明,课堂中的集体不一定都是有效的学习集体,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互相依靠是学习集体有效性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学校里,一个有效学习集体必须具备三个社会心理特点:(1)集体成员之间积极交往、互相依赖;(2)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一致奋斗,人人参与;(3)通过一定的社会结构进行交往,相互影响。所以不断加强有效学习集体建设是相当必要的。
班级一段时间里,男女同学之间有过密“交往”的倾向,有些言语和行为甚至可以说是轻浮的,还有的同学甚至暗中“撺掇”牵线,搞得班级里人在心飞班风浮躁。展开调查,有的同学向老师反映了情况,青春期的特点无可厚非,我想在班级里讲明利害,加以制止就可以了。可事与愿违出现了小插曲,有“问题”的同学不但不认识错误,还起了怨恨心,还有的同学追问起“是谁给老师告密的”?向老师反映情况的学生压力很大。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缓解矛盾,我在班级上宣布:“同学们课下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该如何对待老师的教育?二是同学该不该向老师反映情况?然后找时间交流一下。”由于时间等诸多方面原因,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同学沟通,事情暂时搁置了下来。可是有的同学一直积极向老师建议:在班级里应该及早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把问题说开这样“有利于班级团结”。我也没有多想:正好也有个机会和同学敞开心扉交流,就答应下来,并私下里指定她就是主要发言人。谁知差点中了
“套”。
由于时间太紧,课前我没有和提议的同学沟通。课堂上,我做了简单的开场白,接下来说:“让××同学讲讲对这些事的看法。”这位同学很大方,同学们面前侃侃而谈起来,话里话外,四个问题赫然跃出水面:一、向老师反映问题弊大于利;(说到此,我大感意外,同学们却情不自禁地举起了两只手,但两只眼睛却怯生生地看着我,最终两手没敢拍下去,我当做没看见,装作正在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二、向老师反映同学们之间的问题后,影响同学们的团结,老师不可信;(此刻见老师听了该同学发言,反应不强烈,同学们少了许多顾忌,两只眼睛看着我,两只手使劲地鼓起掌来,眉飞色舞,高兴之情不言于表,我表面坦然,内心满怀迷惑、费解、惘然,满脑子思考、分析、应对,让他们尽情地展现吧,我倒要看看他们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三、我们可以准备一节课,让同学之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问题只允许在这一课上说,其他时候不准说;(听到此同学们反应不一,情况处于基本上的平静,原来眉飞色舞的同学只是一种漠视淡然,我看着他们,明白了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按需所取,并不需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并不想认识解决问题)四、要以班级利益为主,要对老师隐瞒同学之间的情况和问题(听到这,有的同学又活跃了起来,只要不向老师反应情况,不解决问题,就是一些同学所支持的,反之就是反对的)
听着听着,我慢慢地明白了同学们的意思和意图,叫阵已经到了公堂前,该怎么办?看着同学,看着他们的表现,一种对策渐渐地在脑子里形成了:何尝不可以把这场交流变成一次有效学习集体的建设与锤炼呢?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同学发言完毕,同学们一下把目光投向了我。我想不能就此败下阵来,同学们给我的压力,让我产生一种激情。
我和同学们先梳理一下刚才同学的发言,针对上述四个问题的解决也提出了四个问题:一、你来学校的个人利益是什么?班级的利益是什么?二者之间谁服从于
一次措不及防的“情绪释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