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DOC:..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 “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或者做题的经验,叫做 “二级结论”0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验,这些知识在做题时出现率非常高,如果能记住这些二级结论,那么在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论述、计算题时,虽然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是记得二级结论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一般地讲,做的题多了,细心的学生自然会熟悉并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如果刻意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那么二级结论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常说内行人 “心中有数”,二级结论就是物理内行心中的’数’。运用“二级结论”的风险是,如果出现张冠李戴,那将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提出两点建议:“二级结论”都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一则可以在做论述、计算题时顺利列出有关方程,二则可以在记不清楚时进行推导。2•记忆“二级结论”,要同时记清它的使用条件,避免错用。一、静力学:,则其中任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F、+F'卜王合E;—Fo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 ,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则 “刚好脱离”时: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二、运动学: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求功、算动量)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匀变速舌线运动速度患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时间等分时,I+2Sy位移中点的瞬吋速度22VV,122一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 1:v2:%.3:……到达各分点吋间比1:<2通过各段时间比1: (v3_v2):……:n秒末速度(m/s):n秒末下落高度(m):5、第n秒内下落高度(m):10,20,30,40,5020、45、80、1255、15、25、35、:对称性t±=tb,: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吋间时,用2 2v as求滑行距离。: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三、运动定律::ag2•系统法:动力一阻力==,!、:F22Rm4fRmv2T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卑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旱向心力。 V J(1) “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gR,最低点最小速度5gR,上、下两点拉力差6mgo要通过顶点,(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4gRo(3),g与高度的关系:c2 :'口燧的基本模式:才引为二向心力3速度VGM—,周期T2 1加速度r GMGM2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圆周运动万有引力:2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同一轨道上各卫星速度、周期、加速度相同。对于相同质量的卫星,高度越大动能越小、重力势能越大、机瞩大。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3j1km/so7•恒星质量可用绕它做圆运动的行星或者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