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目录第一章规划基础(一)主要成就(二)面临挑战(三)发展机遇第二章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第三章促进居民健康(一)普及健康知识(二)调整生活方式(三)开展健身行动(四)防控慢性疾病(五)维护心理健康(六)呵护老年健康第四章强化公共卫生(一)防控传染疾病(二)确保卫生安全(三)做好妇女保健(四)促进儿童健康(五)改善精神卫生(六)推广健康体检(七)做好急救服务第五章提升医疗服务(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二)舒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三)建设国际一流诊疗中心(四)推行家庭医生式的服务(五)化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第六章优化生活环境(一)改善污水处理能力(二)提高垃圾处理能力(三)控制大气噪声污染(四)改善交通安全状况(五)整洁城乡市容环境(六)创造综合支撑条件第七章加强行政监管(一)让居民安全饮食(二)让居民放心用药(三)让居民安心就诊(四)建立健康评估机制第八章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规划实施(二)开拓筹资渠道,增加公共投入(三)构筑法制环境,保障规划落实(四)落实建设责任,加强评价考核(五)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六)开展交流合作,扩大内外影响第一章规划基础过去五年,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新台阶,步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五年是我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阶段,医药卫生事业和城市健康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战略发展机遇。(一)主要成就大卫生理念得到确立。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卫生工作观念,前移卫生工作重心,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健康促进,更加注重基层卫生发展。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经过5年努力,,。,‰。上述主要健康指标已达到或者接近发达。公共卫生服务显著提升。传染病防控扎实有效,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69/10万,较2005年下降了40%。全面实施国家公共卫生项目,我市新增了免费为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为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和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等11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等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为“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建立了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超过96%,人均筹资水平达到520元。改革社区卫生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层诊疗人次比重超过40%。改进医院管理,医院服务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出院人次和诊疗总量较2005年提升了50%以上,平均住院日缩短2天。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现同城同价,药品价格明显下降。城镇医疗保险个人报付水平平均达到7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达到60%以上,个人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7%以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健康北京人行动初见成效。以筹办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启动“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制定发布《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确定11项具体健康指标,实施九
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