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再创造
——陈凯歌版《赵氏孤儿》与纪君祥元杂剧《赵氏孤儿》之比较
班级:10汉本2 姓名:黄雪娇学号:1001010221
【摘要】陈凯歌版《赵氏孤儿》自上映以来,引起了观众的普遍热议,尤其是对纪君祥纪君祥,亦作纪天祥,元代戏曲、杂剧作家。作有杂剧6种,现存《赵氏孤儿》一种及《陈文图悟道松阴梦》残曲。纪君祥从《左传》等史籍取材,并据历代流传的程婴保存赵孤的故事,进行加工创造,写成了这部壮烈的悲剧。
版元杂剧的主题及人物的重新定义更是引发了观众的思考。本文将着重对陈凯歌版《赵氏孤儿》对元杂剧中主要人物人性的再创造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字】《赵氏孤儿》;电影;元杂剧;人性;
纪君祥所著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为《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赵氏孤儿冤抱冤》,简称《赵氏孤儿》。纪君祥所著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左传》: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従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情节较略,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载,赵氏先祖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曾遭族诛之祸,赵朔遗腹子赵武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佑护下侥幸免祸,后赵武长大,依靠韩厥等人的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
,才对整个历史故事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轮廓。而纪君祥最早将《赵氏孤儿》编成戏剧,使其搬上舞台。到了陈凯歌则把该剧改变成电影上映与各大影院。但万变不离其宗,戏剧主要叙述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电影版的《赵氏孤儿》主要取材于元杂剧《赵氏孤儿》,看似主要情节基本一致,但在主题和人性上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从《赵氏孤儿大报仇》的全名可以看出,整个故事是围绕赵氏孤儿为报一家三百口的血海深仇而进行的复仇大戏。在元杂剧中这一主题体现的非常明显,围绕着搜孤救孤这对矛盾冲突,杂剧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程婴舍子,韩厥、公孙杵臼舍命,为救得赵氏孤儿,他们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用鲜血和生命来证明存在在他们心中的道义。复仇是赵氏孤儿从一出生就开始肩负的使命,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报仇。这一主题在赵氏孤儿出生以前就已经被反复强调:赵朔在得知将受三般朝典
朝典,旧时封建帝王逼臣下自杀,还说是朝廷给他的恩典,因此称弓弦、药酒、短刀为“三般朝典”。
时对公主说的一番话中就提到:“若是个小厮儿小厮儿——男孩子。亦作小厮、厮儿。
呵……待他张立成人,与俺父母雪冤报仇也。”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第四册上卷,河北教育出版社,第3714页上。
临死前又再次强调“待孩儿他年长后,着与俺这三百口可兀的报冤仇。”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第四册上卷,河北教育出版社,第3715页上。
而屠岸贾也提到:“只为公主怕他添了个小厮儿,久以后成人长大,他不是我的仇人?”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第四册上卷,河北教育出版社,第3719页上。
而在赵氏孤儿逃亡的过程当中,也经由韩厥、公孙杵臼、程婴
人性的再创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