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归生命之途的教育评价教育之途教学回.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回归生命之途的教育评价
师玉生1 隆占玺 2
( ,甘肃张掖734000; ,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 人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教育评价根植于人的超越性本质,对人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而现行教育评价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其功能被扭曲、异化,成了控制生命的工具,而不再具有激扬生命的功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现实呼唤着回归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关怀生命的教育评价,让学生在富有生命意蕴的教育教学评价中成长和发展。走出现代性危机的交往对话理论则让深受现代性困扰的教育评价看到了一线希望,教育评价可以在遵循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前提下回归生命,实现对生命的关怀。
关键词:超越性;教育评价;回归生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G40 A 1672 0520 2006 04 0063 03
“人是什么?”很难有终极的答案,但作为一个常识我们都知道:首先,人不是生活在天堂,人不是一个纯精神性的存在,人性不能归结为神性。其次,人也不是生存于动物乐园中一个纯生物性存在,人性不能被视为动物性。未特定化和非确定性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根本特征,人有能力在活动中补偿自己的缺陷并超越特定化的动物。而既然人性不是神性,神象征着“至善”,所以人是不完善的,需要不断的被否定和超越;既然人是未特定化和非确定性的,人就存在不断被超越的可能,人正是在这种超越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相统一的过程中,在生命自身的可能与精神呼唤的结合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这一过程是一个“生命的精神化”和“精神的生命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超越实现的过程。
教育在促使生命超越纯动物性存在而成为“人”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教育评价所关注的正是教育活动在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上的合理性——通过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人不断扬弃现存教育中不合理的成分,寻求更合理、更适合人本性的教育。因此,通过教育评价可以确保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是适合生命机制的教育,人始终可以“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并且在这样教育中不断实现超越和完善。所以,教育评价对于人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根植于人的超越性本质。现行教育评价与生命渐行渐远,甚至走向了反生命的境地,这样的教育评价已经不具备源于生命超越性的合法性,教育评价被“异化”了。
一、现行教育评价的弊端
教育评价由评价标准、评价人员、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结论等要素构成,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具有改进、激励、导向、调控和选拔等功能。而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教育评价被视为“由考题和分数构成的数量集合”,其目的是“实现教育活动主体之外的人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把握和监控”[1], 教育评价成了控制生命的工具,不再具有激扬生命,促使生命实现不断超越、完善的功能,走向日益被“异化”的境地。
结构影响功能,病态的功能源于失调的结构。就当前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教育目标和价值观)而言,我们认为是合理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我国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旨在促进人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明确体现于各个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中,这种思想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认识以及教育观,其本质上是一种理想、信念和追求,不断追求人的完善、和谐和丰富,引领人不断的超越“有限”,防止人滑向被“异化”、“特定

回归生命之途的教育评价教育之途教学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