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巢湖市科学技术局巢湖市工程咨询研究院二〇一五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现实基础 2第二节主要问题 5第三节发展环境 7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 10第二节基本原则 10第三节发展目标 11第三章重点任务第一节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3第二节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工程 16第三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25第四节科技人才集聚工程 28第五节科技金融融合工程 30第四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33第二节完善创新政策 33第三节加大政产学研合作 34第四节优化创新氛围 35前言“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目标的关键阶段。为发挥科技创新对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打造“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根据《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现实基础“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产业高地、旅游胜地、生态之城”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巢”战略,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十三五”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新上市高企1家(富煌钢构),合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安徽省知识产权企业4家、合肥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6家、合肥市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单位1家;拥有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合肥市创新型试点企业16家;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工程(技术)中心6家,合肥市工程技术中心8家,产学研战略联盟2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建成巢湖市公共创新服务平台9个工作站,新建了国家新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推广工程4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和2个专业信息服务站,成立了巢湖居巢经开区创业服务中心。全市已有56家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以来,全市专利申请及授权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到2015年底,专利申请量2252件,是“十一五”总和的4倍;其中申报发明专利918件,是“十一五”总和的6倍。专利授权量1202件,是“十一五”总和的4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2件,是“十一五”总和的6倍。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高新技术增加值由“十一五”,年增长10%,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三、科技创新项目有新突破“十二五”期间,已批准立项国家科技项目12个,其中:“富民强县”项目1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项目4个,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2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个。已批准立项的安徽省级项目10个,其中:科技攻关项目2个,核心专利产业化项目1个,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个,农村信息化项目1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项目1个,技术转移项目2个,省重点新产品计划1个。获各类无偿项目资金2100余万元。四、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R&D)%提高到1%。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逐年增长,%。对企业自主创新奖励力度也逐年加大,2012-2013年,共兑现科技创新奖励资金363万元;,2015年预计兑现自主创新奖励资金490万元。科技人才支撑逐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增加,层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由6668人提高到7689人;高级职称由195人提高到760人,中级职称由2137人提高到326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由47%提高到78%。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工作全面推进。全市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名,省政府津贴专家2名,省“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12人,4个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创新团队。企业经管人才、技能人才、实用人才和社会人才均有长足发展。全市企业经管人才达到1368人,技能型人才9654人,农村实用人才28751人,社会工作人才1138人。就业训练中心1家,定点培训机构12家,师资力量371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逐步推进,基本形成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区划调整四年以来,巢湖市科技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总体来看,巢湖市的科技工作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巢湖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