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军航(`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摘要:指示语类委婉语是由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人称代词语义变异委婉语的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对于不属于同一心理领土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拉大心理距离的手段,而对于心理领土内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缩小心理距离的手段。过去时态是距离性的,而时态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心理距离拉大,以表示不冒犯信息接受者的心理领土而达到委婉的。关键词:指示语类委婉语,距离机制中图分类符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由不同手段构成的委婉语有不同的委婉机制,这些机制大致分为美化机制、弱化机制、距离机制。对于地位卑微的职业和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我们常采用语义扬升手段来构成委婉语。而这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不好的事物说好听一些而避免直陈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反应。其机制是美化机制。对于除卑微职业、档次较低的商品或服务、请求、称呼等之外的其它需委婉表达的事物,我们常采用意象替换(主要是借词委婉)、迂回陈述(以问代陈、弱说代替强说、双重否定)、焦点转移(主要包括隐喻和转喻类委婉)、语音变异、省略,等手段构成委婉语,其机制是将直陈语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厌恶、不适等的强度减弱。而由指示语构成的委婉语是通过距离机制达成委婉的。指示语类委婉语包括人称指示语类委婉语、时间指示语类委婉语。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空间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距离机制。一、指示语类委婉语指示语包括空间指示语、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社会指示语和语篇指示语。而指示语类委婉语主要是通过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中的时态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第一人称包括讲话者;第二人称包括听话者;而第三人称既不包括讲话者,又不包括听话者。(Burling,1970:14-17;Levinson,1983:69)第三人称和第一、第二人称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话语事件中的具体参与者(Lyons,1977:638)。人称代词有其特定的指示对象和指示功能,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表达的需要,常变换使用人称代词。单复变换是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内容或复数形式表示单数内容;异称变换是将第一人称用作第二、第三人称,或将第二人称用作第一、第三人称;或将第三人称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人称变换的目的可能是多样的,如有的是为了委婉,有的是为了避免表达的单调枯燥,有的则是为了转换视角。因后两者与委婉无关,我们在此不予讨论。(1)小芹板起脸来说:“金旺哥!咱们以后说话规矩些!你也是娶媳妇的大汉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2)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理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例(1)中的“咱们”指的是金旺哥,替换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例(2)中的“人”是第三人称,是“人家”的简略用法,此处相当于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我”;“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此处却表示讲话人自己,即相当于第一人称“我”。在文章的写作中,作者虽是一个人,却常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来指示作者自己,如:(3)Wehavebeenobservingthephenomenonforyears,butatthisstagewearestillunabletob
指示语类委婉语及其委婉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