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发生后,一批国统区漫画家来到延安,他们在热情歌颂抗战主题的同时,也用讽刺漫画作武器,批评延安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延安整风运动前后党中央对漫画艺术的指导,使延安漫画家实现了政治和艺术的转变,并使延安讽刺漫画的风格发生了转变。讽刺漫画;延安整风;文艺精神 Abstract:AftertheAnti-JapaneseWarbrokeout,anumberofcaricaturistslefttheKMT-controlledareaandcametoYan’-Japanesethemes,theyusedcaricatureasaweapontocriticizethedownsideinYan’’an,mitteeofCPConcaricaturehelpedwiththeartists’hangeofYan’ancaricature. Keywords:caricature;RectificationMovementinYan’an;spiritofartandliterature 抗战开始不久,由于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的日益强化226,国统区漫画家越来越多地奔向延安。据统计,1938年5月到8月间,从武汉、西安等地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有2288人,几年间,人数达到40000。张谔、蔡若虹、张仃、胡考、华君武等漫画界名流也都在这一时期到达红色圣地延安。这些文艺家来到延安后,感受到那里的氛围:“官兵平等,军民平等。延安的天地确实不一样”106,精神上极为满足快乐。知识分子讴歌延安,把它想象成“母亲”、“家”。 1938年6月,“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全国漫画作者协会”成立,重申要进一步发扬“左翼美联”的优良传统,紧扣抗日使命,参加广大的群众团体,开展统一战线的美术运动576,这给延安美术界带来极大的影响。1939年2月和10月,延安美术协会和漫画研究会相继成立。1941年8月3日,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召开,会议发表全国通电,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进行声讨,要求文艺界本着自己的艺术良心,揭露抗战中的许多现实的真理,告诉人们在战斗中应该循取的光明的道路469-470,呼吁“言论自由”,“保障人权”475-476。文艺界的这些活动,激发了美术家们的社会责任感。一来到延安的漫画家们大多数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1938年4月鲁艺成立后,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沙可夫提倡自由创作的文艺发展思路。在鲁艺成立1周年大会上,边区教育部长李维汉从培养革命文艺先锋堡垒2的角度批评了鲁艺的“右”倾错误,但是他不主张对文艺进行过分的政治干涉。他指出“要求艺术直接服从于政治、把政治的口号放进艺术作品中、文艺作品成为简单的宣传品、革命的艺术家成为职业革命家、艺术工作者直接做罢工的领袖和工人的组织者”等做法都是不对的,强调要明白艺术与政治的不同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鲁艺早期的艺术自由环境下,艺术家爆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张谔、蔡若虹、华君武、张仃、朱吾石、陈叔亮、施展、亦光、郭钧、许群等人,在《解放日报》、《新中华报》和《前线画报》上刊载了一系列漫画作品。他们还以墙报、展览会等形式创办了各种主题的作品展
延安时期讽刺漫画的转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