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税收故事14、王莽:所得税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所得税创立于18世纪末的英国,实际上具有所得税性质的税种,远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末期就已出现,其创始人便是王莽。西汉哀帝死后,汉平帝继位。因平帝年龄尚幼,完全受大司马王莽的控制。公元8年,王莽自己登上皇帝宝座,把国号改为“新”,次年改元为“始建国”。始建国元年(即公元9年),王莽开始推行他的经济改革措施,设立了对工商业者的纯经营利润额征收的税种“贡”。《汉书。食货志下》中记载:“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于山林水泽及畜牧者,殡妇桑蚕织纺绩补缝,工匠医巫卜视及它方技商贩贾人,货肆列里区谒舍,皆多自占所为于其所在之其官,除其本、计其得,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敢不自占,自占不以实者,尽没入所采取,而作县官一岁”,其大意是凡是从事采集、狩猎、捕捞、畜牧、养蚕、纺织、缝纫、织补、医疗、卜卦算命之人及其他艺人,还有商贾经营者,都要从其经营收入扣除成本,算出纯利,按纯利额的十分之一纳税,自由申报,官吏核实,如有不报或不实者,没收全部收入,并拘捕违犯之人,罚服劳役苦工一年。从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来说,王莽的贡已具备所得税的特征,其征税对象为纯盈利额;以从事多种经营活动取得纯收入的人为纳税人;税率为10%;纳税人自行申报,官吏核实;对违法者有处罚措施。但由于王莽的“贡”征收范围广,征收方法繁,不仅技术操作上不可行,而且引起了人民的群起反抗,到公元22年王莽不得不下旨免税,但为时已晚。两年后,王莽便国破身死。但是王莽首创的“无所得税之名,而有所得税之实”的“贡”,确比英国1799年开征所得税早1700多年。(旁白):说明了什么?想证明什么?中国人聪明吗?15、刘秀减税:造就“光武中兴”光武帝,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25—57年)先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多次下诏免罪徒为庶民;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减轻田赋,恢复西汉三十而税一的旧制,山林池泽听任贫民开采,不收假税,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废除地方兵役制,裁并400余县,精简官吏十分之九,中央机构包括财政机构也大为紧缩,如秦汉以来一直归属少府掌管的“山泽陂池之税,”亦令其改属司农,由国家统一征收一切租税,少府的职掌只是单纯管理皇室支出。这是封建税收体制上的一个重要政策。这些措施实行的结果是“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马被野”(《后汉书〃明帝纪》),全国政治稳定,巩固了亡而复立的刘氏王朝,史家誉作“光武中兴。”(旁白):精减机构、精简人员、减少财政支出,才能减轻民众负担,“藏富于民”。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行政机构改革,正是借鉴了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16、刘备增税:横征暴敛古城怨建安五年,刘备等人在古城县修养生息,为寻找下次机会做准备。刘备心里很清楚,北方的曹操袁绍都已经对自己恨之入骨了,想要生存,肯定要从南面想办法。他看中了荆州,荆州沃野千里,刘表又是一个面瓜,刘表统治荆州,就像一个五岁的孩子拿着块肥肉在狼群里散步。而刘备自己,要做的当然就是狼群中出爪最快的那头。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刘备很明白这个道理,想要得到荆州,一定要先投靠刘表,再寻找机会。想投靠刘表,第一步,当然是要尽可能地壮大自己--没人会重视一个毫无实力的投靠者,袁绍当初不重视刘备,那么刘表也不会。古城县户口共有两万多人,刘备通过种种手段,居然征兵两千有余。汉朝末年,官府征说一般是九抽其一,但刘备制订了新的税收政策,古城县的居民缴说额达到了三分之一。刘备的横征暴敛在古城搞得怨声载道,没有人会忍受把自己三分之一的收入白白上缴。关于古城当时的生活情况,汉末道士左慈笔记小说《诡异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余(即作者左慈--王小山注)行四方,至古城。一妪路乞,余问:缘何民生如是之艰?妪曰:刘备簠簋不饬。惊问曰:备乃皇叔,领豫州牧,何不能治一县?汝诈也。妪顿足泣曰:吾安敢诈,其非无治县之能,无治县之心也。这意思是说刘备把古城县搞得一团糟,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治理古城的才能,而是心思压根没在这上面,只想捞一把就走。但奇怪的是,据《古城县志》记载,古城人虽然一肚皮的抱怨,但没有人偷税漏税,相反大家还争先恐后地多缴税款。刘备自己也很奇怪,难道古城县人都是天生的贱种?刘备派孙乾到民间暗访,想了解一下这里奇怪的民风。几天后,孙乾回到府里,刘备赶紧让座,问:搞清楚了吗?到底怎么回事?我化了妆到了城里最富的几家去打听,才知道了真相。孙乾叹口气接着道:古城人知道我们的心思不在这里,他们多缴税原来是想早点打发我们走啊,当然是越早越好。第二天,刘备带领他的人马离开了古城,由此我们知道,刘备这个人多少还是有点羞耻心的。(旁白):二人同姓刘,做事却不同,刘秀减税得民心,造就“光武中兴,巩固刘氏王朝;刘备增税古城怨,形成“三足鼎立”,痛哭江山不保。鲜明的对比,深刻的教训。17、海瑞与“天下钱粮减三分”明朝嘉靖年间,税
名人税收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