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节秦牧的散文第三节秦牧的散文.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节秦牧的散文一、生平与创作1、生平:秦牧(1919——1992)祖籍广东澄海,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9年后继续创作活动,著作共有六十多种。二、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随笔集《艺海拾贝》等。二、创作特色(一)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大致可分为说理、抒情、叙事、知识小品四类。(二)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秦牧认为散文创作“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的材料”,故常常在散文中有意插入知识性内容,形成五光十色的艺术效果。(三)语言方面以大量活的口语为基础,圆熟晓畅。(四)不足:“自我替代的模式”:常常以零散的“知识”代替创作主体“我”导致抒情因素淡化,思想内核消失。例文:《花城》(节选)广州今年最大的花市设在太平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十三行”一带,花棚有点像马戏的看棚,一层一层衔接而上。那里各个公社、园艺场、植物园的旗帜飘扬,卖花的汉子们笑着高声报价。灯色花光,一片锦绣。我约略计算了一下花的种类,今年总在一百种上下。望着那一片花海,端洋着散发着香气、轻轻颤动和舒展着叶芽和花瓣的植物中的珍品,你会禁不住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运!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大伙不但欣赏花朵,还欣赏绿叶和鲜果。那像繁星似的金桔、四季桔、吉庆果之类的盆果,更是人们所欢迎的。但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黎明即散的市集中,又仿佛一切事物都和花发生了联系。鱼摊上的金鱼,使人想起了水中的鲜花;海产摊上的贝壳和珊瑚,使人想起了海中的鲜花;至于古玩架上那些宝蓝均红、天青粉彩之类的瓷器和历代书画,又使人想起古代人们的巧手塑造出来的另一种永不凋谢的花朵了。广州的花市上,吊钟、桃花、牡丹、水仙等特别吸引人的花卉。尤其是这南方特有的吊钟,我觉得应该着重地提它一笔。这是一种先开花后发叶的多年生灌木。花蕾未开时被鳞状的厚壳包裹着,开花时鳞苞里就吊下了一个个粉红色的小钟状的花朵。通常一个鳞苞里有七八朵,也有个别多到十二朵的。听朝鲜的贵宾说,这种花在朝鲜也被认为珍品。牡丹被人誉为花王,但南国花市上的牡丹大抵光秃秃不见叶子,真是“卧丛无力含醉妆”。唯独这吊钟显示着异常旺盛的生命力,插在花瓶里不仅能够开花,还能够发叶。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好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似的。《花城》是秦牧的著名散文,它写于一九六一年二月,收入同年六月出版的、以《花城》命名的作者十年散文集。现又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的《长河浪花集》。

第三节秦牧的散文第三节秦牧的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49134187
  • 文件大小100 KB
  • 时间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