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导论课件2卫生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总体方案》2007~2015年;每年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主题:“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行动准则:“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第一阶段::“健康一二一”行动。突出:“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医患沟通学》第二版,南京医科大学王锦帆教授主编人卫出版。全国15所大学数十位专家共同编写,卫生部长高强作序。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节人际交往与沟通沟通的概念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成功的因素85%来自于社交与处世。(卡耐基)沟通又译为交流,按照一系列共同规则,将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或群体)的过程。沟通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手段,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沟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沟通概念、思想和感情。人通过沟通而融入社会,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人际交往有两个重要特征:相互作用;互为主体。沟通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层面:1、沟通是信息的传递。2、沟通的信息要被传递到,且被充分理解3、有效的沟通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并非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4、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过程。沟通分析理论(简称TA)是由美国学者艾瑞克·伯恩于60年代创立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人们沟通互动式时有三种自我状态1、时有三种自我状态1)儿童自我状态2)成人自我状态3)父母自我状态一、人际交往与沟通类型(一)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1、直接沟通:运用人类自身固有手段而进行的沟通,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如讲课、谈话。2、间接沟通:依靠媒介如语言、文字、电话等进行的沟通。“拇指族”。(二)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1、语言沟通:是指沟通者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将信息发送给接受者的沟通行为。35%属语言分为口语和文字两种形式。又可分为有声和无声沟通两种。2、非语言沟通:可随语言沟通而发生,占65%。这种方式虽不很清楚,但却真实,因其难控制。特殊病人用之可能是唯一方法。1)副语言:心理学称非语言声音为副语言,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2)身体语言:亦称体态语言,就是用语言之外的方式如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眼神等进行信息沟通的方法。3)空间距离:距离影响沟通效果。包括四类:亲密距离:8--30㎝,亲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30—90㎝,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交距离:100--200㎝,正式社交活动、一般商务、外交会议的交往。公共距离:200㎝以上,公众场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三)按照沟通渠道有无组织系统可分 1、正式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在一定的组织机构所明文规定的途径中进行。2、非正式沟通:指正式渠道以外的信息和意见的沟通。如讨论。(四)按照沟通的信息传递有无反馈系统分1、单向沟通:无反馈2、双向沟通:有反馈
[医学]医学导论课件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